昨日凌晨一場突如其來的黑雨,令全港多區淪為澤國,市面一片狼藉;而一些近年落成的基建,亦疑因施工和質素欠佳出現漏水及銹蝕,而且隨着雨季到來,情況愈來愈觸目驚心。通車不足一年半的中環及灣仔繞道就是基建爛攤子的冰山一角,漏水銹蝕程度令人咋舌。一滴水看世界,一條繞道足以看到「一國兩制」走樣變形。在無能港府管治下,大型基建無不問題多多,繞道尚且如此,耗資龐大得多的「明日大嶼」又怎麼可能例外?
本報早在去年初繞道通車之際,已多次報道隧道段的天花、牆身、石壆均有漏水滲水的情況,由於滲入的是鹹水,侵蝕程度比一般地下水厲害,牆身和地面甚至不時滲出啡黑色銹水,反映石屎內鋼筋已經生銹,後果可大可小。當時已有知情人士警告,隧道滲水情況失控,導致部分用以固定牆身飾板的鐵扣疑長期接觸鹹水生銹,擔心通車數年後鐵扣銹蝕鬆脫,會出現「冧板」事故,危及使用者安全。詎料事隔一年多,漏水情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更趨嚴重,隧道牆身水漬和銹迹斑斑之餘,滲漏更蔓延至機房和行政大樓。路政署對此不敢否認,僅唯唯諾諾表示如發現漏水會即時跟進,又強調設計已備有排水功能,擺出大事化小狀。
類似一幕屢見不鮮,舉凡有大型基建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政府部門不是瞞得就瞞,就是拖得就拖,由廣深港高鐵到港珠澳大橋、由港鐵沙中線工程到中環及灣仔繞道,即使被揭出大大小小的質素問題,甚至涉嫌偷工減料和造假,但港府廢官依然不見棺材不流眼淚,只要沒有車毀人亡的慘劇發生,無不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以醜聞不斷的港鐵沙中線為例,最近立法會財委會審議其追加百億元撥款的申請,「看報道才知道」的運房局局長陳帆繼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別說拒絕問責下台,甚至威嚇立法會若拒絕撥款,沙中線就會爛尾,總之就是港府失職應分,納稅人埋單活該。至於沙中線爛攤子由誰人問責,如何向港鐵究責等等,統統付之闕如,一味好官我自為之,寧不怒乎!
往者不諫,來者可追。上述基建米已成炊,除了不斷修修補補,祈求天可憐見,千萬別發生意外,納稅人已是無可奈何,但對於未來的基建爛攤子,納稅人是否仍要任由港府胡作非為視而不見呢?香港經歷一年的黑色暴亂復有疫情夾擊,港府破天荒動用數以千億元計的公帑抗疫救市,財爺陳茂波坦言港府出現近三千億元赤字,財政儲備跌至約八千億元。令人大惑不解的是,明知市道欠佳,明知財政緊絀,未來仍需更多資源救市紓困,偏偏港府到這一刻仍堅持「明日大嶼」如期展開,不把財政儲備敗清光不罷休。
說財政儲備隨時敗清光絕非危言聳聽。「明日大嶼」於前年施政報告提出,當時計劃填海一千七百公頃,預計耗資五千億港元。豈料半年不到,填海面積減至一千公頃,填海成本卻不減反增至六千多億元,令人嘩然。工程十畫未有一撇,預算已經急升,到了真正填海,隨時萬億元也不夠支付。尤其是港府往績差劣,基建延誤超支當食生菜,根本無法令人有信心。
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為例,深圳至廣州段一早通車,香港段則一拖再拖,成本更比內地高出多倍,以致有「全球最貴鐵路」之譏;再看中環及灣仔繞道計劃,當初預算二百八十億元,最終耗費三百六十億元,通車時間延誤兩年;沙中線淪為豆腐渣工程,成本預算由最初的三百多億元漲至近千億元,更是港府尸位素餐的經典例子。由此可見,基建無論大小皆淪為公帑黑洞,而「明日大嶼」規模史無前例,倘若最終付之實施,耗費公帑不是天文數字才怪,如果說港府將因此破產,「明日大嶼」淪為「明日陸沉」,顯然絕非不可能。更何況,以港府官員之無能,連財政預算案都年年估錯數,同實際情況相差十萬八千里,試問他們何德何能去預測二、三十年後的事呢?與其奢談願景,不如腳踏實地,收回現成的千頃棕地及閒置土地發展建屋。
不管怎麼說,在沒有有效監管措施和有效問責機制之下,港府任何動用巨額公帑的基建計劃都是不負責任的;更不必說,政府向來有低估成本、高估收益的前科,單是港珠澳大橋車流量不如預期,高鐵客量稀疏,已可見一斑。「明日大嶼」成本比史上任何基建都要貴,一旦騙得市民同意「洗濕個頭」,稍有差池都足以掏空庫房,令香港萬劫不復,豈能不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