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國試題 38%考生答利多於弊

【本報訊】文憑試歷史科涉及中日關係的題目引起爭議,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最終決定取消有關試題。考評局秘書長蘇國生昨表示,現時未進行評卷的工作,惟評核發展部檢閱有關題目後,發現在回答「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考生佔約三成八。蘇認為考生的回答未能反映出題原意,委員會認為題目可能有誤導性。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召開特別會議,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等官員亦有出席,就文憑試的擬題機制回應議員提問。引起爭議的歷史科試題,為「在一九○○年至四五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要求考生此說法闡述及解釋自己是否同意。

蘇在會上指,初步檢閱試題後,約三成八提到「利多於弊」、約五成七考生提到「弊多於利」及約百分之五沒有提過立場。

他又指,出題原意是期望考生回答一九三○年至一九四○年代日本侵華造成的大量傷亡,考生的回答似乎未能反映原意。

多名議員認為取消題目的舉動影響考生。議員胡志偉指,考生分配了時間作答,但取消題目之後,令他們白白付出了時間及努力,損害考生利益。他認為是政府向考評局施壓取消題目,而有關舉動亦令考評局公信力受損。鄺俊宇亦認為,考生多次被教育局「玩殘」,促請楊向考生道歉。

葛珮帆則表示,有考生向她反映,作答時見到相關題目時已感題目有問題,但最後作答了「利多於弊」,考後覺得受到良心的責備,她認為考生很無辜,「點解佢哋要面對呢啲掙扎?」她認為考評局出題制度有問題,不可再讓某些員工以政治凌駕教育專業,教育局要檢討考評局制度。

楊潤雄強調沒有政治考慮

楊潤雄在會上多次強調取消有關試題沒有政治考慮,他解釋指題目有引導性,沒有考慮題目會造成傷害及含有冒犯,而且不能討論利弊,因此建議取消。他又指,局方會審視為何考評局有多項措施之下,仍會出現有關題目,調查是涉及制度或人事問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