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資產崔護重來 速撤辣何必再拖

不做不錯,少做少錯,向來是港府廢官施政宗旨。香港遭受黑暴蹂躪復有疫情來襲,經濟陷入深度衰退,樓市顯著下調,負資產急增,沙士和金融海嘯哀鴻遍野的一幕大有崔護重來之勢。顯而易見,單靠港府的救市紓困措施不足以走出困局,惟有撤銷樓市辣招,激活樓市,才有望刺激經濟復甦。港府繼續墨守成規,敷衍塞責,一旦巨浪翻來,七百多萬人恐怕只有死路一條。

與民為敵 拒絕作為

當港府堅持「不做不錯,少做少錯」之際,競爭對手新加坡卻果斷減辣解困。當地政府日前宣布新一輪臨時樓市紓困措施,主要是延長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及發展商項目相關限期六個月,為換樓家庭及發展商拆牆鬆綁,即時生效。反觀港府繼續拖拖拉拉,由特首林鄭月娥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皆統一口徑,以「現時樓價仍然高企,很多人想置業都不容易,所以不是放寬需求管理措施的時候,以避免巿場錯誤解讀,一窩蜂將樓價炒上去」等藉口,為自己不作為塗脂抹粉。兩地政府誰人執政為民,誰人與民為敵,清楚不過。

事實上,香港和新加坡不但是競爭對手,經濟結構亦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都是金融中心,都面對樓市泡沫問題。港府於一○年底首次推出樓市辣招,但樓市升勢不止,結果其後多次加辣,但十年來樓市翻了多少番,辣招是否適得其反,大家有目共睹。星洲政府亦是為了壓抑樓市而推出辣招,但人家並非一成不變,明知今次疫情重創經濟,影響非同小可,因此果斷減辣,因時制宜。港府言必新加坡經驗,偏偏在撤辣方面拒絕看齊,寧不怪乎!

正如立法會議員警告,今年經濟預測恐低見負百分之七,辣招顯然已不合時宜,若政府一意孤行拒絕撤辣,隨着業主資不抵債,負資產肯定激增,家破人亡的噩夢勢必再現。這絕非危言聳聽,截至第一季末的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達三百八十四宗,按季飆升兩倍,儼然為危如累卵的樓市敲響警鐘。必須指出,樓市升跌不僅取決於經濟大勢和大眾信心,也取決於政府政策及地區穩定,但此時此刻的香港所有有利條件統統欠奉,大眾固然對前景沒有信心,經濟更是一潭死水,至於疫情及黑暴皆沒有「斷尾」迹象,地區穩定無從談起。政府在這個時候依然明哲保身,拒絕變通,香港何時才走出低谷真是天曉得。

最可笑的是,港府施政最愛搬出自由市場做擋箭牌,唯獨對於干預樓市卻絕口不提自由市場,可謂自打嘴巴。正如地產業界人士指出,現時市場已沒有炒家,政府應撤銷辣招,讓周轉不靈的人士及商戶將自置物業抵押套現,渡過難關,同時讓市場自由運作,吸引外圍資金進入樓市,協助香港經濟谷底反彈。相反,若不撤辣,買賣投資物業成本不減,只會令投資者卻步,市場萎縮便無可避免,簡直有百害而無一利。

樓市爆煲 面臨絕境

所謂時移則勢異,勢異則情變,情變則法不同。當樓市出現不理性亢奮、樓價持續飆升,港府出招管理需求、遏抑樓價無可厚非,但當樓市跟隨整體經濟陷入低迷,甚至進入冰河期,港府依然無動於衷,則只能說是昧於形勢,食古不化。樓市既是香港金融經濟的最重要支柱,佔政府財政收入約四成,更是許多市民的畢生財產,窮盡積蓄省吃儉用才能買下一個小小的單位。一旦樓市爆煲,遍地樓蟹,港府財政固然無以為繼,金融系統也必遭受重創,無數小業主更將面臨攞命絕境。

想當年,九七前樓市瘋狂飆升,董建華政府提出每年建屋「八萬五」的目標,無疑順應了民意,可惜董建華不知權變,眼高手低,在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樓市狂瀉後,沒有及時調整政策,結果從未真正落實的「八萬五」被視為「負資產」的罪魁禍首,種下了後來五十萬人上街、腳痛下台的禍根。如此驚心一幕歷歷在目,難道港府還要重蹈覆轍嗎?

京官說過,房屋問題搞不好就會變成政治問題,誠哉斯言!香港經濟畸形,地產獨大,無殼蝸牛固然希望樓價愈低愈好,而對大部分中產人士而言,一層樓已是全部身家,樓市大起大落都不符合香港整體利益。目前樓市已出現下行,大起大落近在眼前,一味維持辣招肯定只會弄巧成拙,民怨火山遲早再次大爆發。說到底,樓市是最大的政治,當局必須吸取教訓。新加坡沒有黑暴也要適時減辣,港府死抱教條不放,廢官只知卸責自保,再拖下去,香港萬劫不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