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各國爆發,傳媒愈來愈多報道疫症患者及死者的人口特徵,例如年齡分布、性別差異及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
初步觀察,疫症患者及死者的性別沒有太大差異,無論男女,受感染的機會幾乎均等。香港有人開玩笑說,新冠肺炎是富貴病,尤其是近月確診的患者,本人或家人大多數有外遊紀錄,而且佔了絕大多數是從歐美回來,我覺得是樣本偏差所致。基本上香港很早便規限香港與內地人流往來,本地感染個案都有迹可尋,早期疫情受控。近月來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另一個高峰,主要是歐美留學生大量湧回,再加上旅遊歐美人士感染後回港。
各國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統計數字都顯示,患病者的死亡率是隨着年齡而增加,年紀大的確診者死亡率偏高,例如七十歲以上的死亡率約為百分之十以上,六十至七十歲為百分之八,六十歲以下的再低些。不過,各國的衞生部門都警告,無論年齡,受感染的機會均等,呼籲年輕一代不要掉以輕心。
各國醫療系統的研究得出結論,疫症死亡個案之中,不少是長期病患者,如心臟病、糖尿病和其他呼吸疾病,這些長期病患者如果感染新冠肺炎,容易引起併發症,身體機能不能應付,容易死亡。
其他因素較為複雜,例如有學者比較德國和意大利新冠肺炎患者,發覺兩國的老人居住環境差別很大,意大利很多是兩、三代同堂,老人跟精壯和小孩居住同一屋簷下,所以受感染機會較多,德國的老人多數是自己居住,避開受年輕一代感染機會。
美加情況又是不同,傳媒報道,美加的老人院在今次疫症影響下紛紛失陷,死亡人數甚高,或與一些老人護理院舍有關。這些院舍的居住環境較為擠迫,工作人員質素偏低,以新移民佔多,他們的自我防禦意識不足,護理老人時不一定全副武裝穿上防禦衣物,也不習慣服務一個老人後全身更換才去服務另一人。有傳媒報道加國有院舍出現工作人員集體大逃亡,只剩下三個工作人員,當然人手不足,引致多個住院老人死亡。
比較歐洲美加,中國的老年人有另一種生活形態,或許有助他們逃過一劫。不少農村的年輕一代都出外打工,有些是兩夫婦加上子女都遷移在外,鄉下的老房子就只剩下兩老,農村沒有老人院或護理安老院,不會因為居所接觸太密切互相感染。如果對上一個農曆新年青壯沒有趕回鄉,老人家留在農村自己生活,反而與疫情隔絕,樂得平安。
獨居老人與眾隔離,沒有護理院舍互相感染,反而是壞事變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