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將臨,疫情未息,蚊患再起。食物環境衞生署昨日公布,上月在五十七個監察地區中,廿五個錄得正指數,指數介乎百分之零點八至六點七,重災區是西貢區將軍澳北。全港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由二月份的百分之零點一,上升至上月百分之零點八,較過去十年同期的平均值高一倍。食環署指白紋伊蚊是傳播登革熱的病媒,亦可傳播寨卡病毒,雖蚊子孳生情況並不普遍但不可鬆懈,必須持續做好防蚊及滅蚊工作。
根據食環署最新資料顯示,三月份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西貢區將軍澳北錄得百分之六點七,數字為全港最高,相反毗鄰的將軍澳南則錄得零指數;其次為元朗區的元崗,錄得百分之四點一。各主要口岸每月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上月錄得百分之零點零五。
將軍澳北指數去年夏天亦高企,今次又冠絕全港,該區包括寶林、翠林及康盛花園一帶。西貢區議會環境衞生、氣候變化及漁農委員會主席陳嘉琳認為,該區較多空置官地,惟負責的地政總署打理不善,致官地雜草叢生,近期區議會亦收到市民投訴多蚊,而每當食環署要到該處滅蚊時,惟地政處未有積極配合,「收一次(投訴),做一次」,擔心西貢區會成為蚊患溫床,危害公眾健康。她又指,受全球暖化影響,夏日變長,認為食環署應延長滅蚊行動的周期,以防登革熱肆虐。
食環署指,雖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的孳生情況並不普遍,惟香港本月份錄得本年首宗本地登革熱個案,加上春季溫暖潮濕,有利蚊子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提醒市民,須於雨季來臨前及早採取有效措施防治蚊子。
白紋伊蚊是傳播登革熱的病媒,亦可傳播寨卡病毒,而登革熱常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在多個東南亞國家,已成為一種風土病,世界衞生組織曾發出警告,指去年亞洲地區錄得的登革熱個案數字較以往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