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石油減產救不了經濟

新冠肺炎全面打擊經濟消費,所有家庭多是留家抗疫,全球對石油需求下跌,令油價插水下跌,如果按現有產油量繼續生產,只會造成產一桶就蝕一桶,甚或存貨過剩價格繼續低於生產成本,不少石油開發商破產倒閉,引發另一重損害經濟及失業問題。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俄羅斯等產油國最新達成減產協議,同意五至六月每日減產九百七十萬桶原油,等於全球產油量的一成,也是歷來最大幅度的減產。不過仍未達到原先計劃每日減產一千五百萬桶的目標,現在就迫使石油輸出國組織更多成員及非成員加入減產,令每日減產量達到佔全球產量兩成的二千萬桶。而減產的壓力只是開始,未來仍要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下再度減產。

美國經濟數據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高達三十億人沒有開車,令原油需求急跌三分之一,若各產油國能共同促成最大的減產目標,五月開始供求預期能稍為平衡,紓緩油價壓力。可是,產油國的大幅減產成果,對布蘭特及紐約期油造價的助力只是曇花一現,早段油價回升百分之八後,最後倒跌百分之一至三,反映後市對石油需求前景不樂觀。

可以說,產油國大量減產所能造出的效果是自保,在供求失衡下,石油欠缺買家,沒有人願意冒險在現階段購入大額原油期貨,原油低價徘徊就連生產亦無法回本,白蝕的生意沒有人會碰,故減產能保住多少就多少,無法讓這個動作刺激經濟向上。

全球經濟下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期明年亦不會好景,即是說各國或國際組織大額投資促進經濟措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見效果,但還要看疫情的持續性,經濟若長時間在低位無法反彈,石油需求會再下跌,直接影響產油國的復甦能力,屆時另一個以石油為主的經濟板塊倒下來,出現全球經濟大蕭條的危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