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究竟是有運抑或有能

很多人不懂得如何衡量管治者的能力,往往錯將魚目當珍珠,所以愈有民主選舉,愈容易選出庸才當政。良好的判斷力不易培養,有時要作全面斟酌比較才能得出合理結果,當代民智低落,難怪民主制度的發展前路維艱。

不少人以為國運昌隆,就代表管治者精明;衰落時,就代表管治者能力不濟。答案可能是,卻不一定,箇中的微妙處要懂得細緻辨清。你在三十歲時以米飯為主糧,身體強健,動若脫兔;到九十歲時改以麵條為主糧,卻髮白齒搖、步履維艱。你可不要傻不楞登,從此得出結論,認為米飯的營養價值高於麵條,前者會使人強壯,後者會使人孱弱。

一般人在青壯時期的體魄都會較耄耋之年為佳,跟以甚麼作主糧沒有必然關係。同樣道理,有人在國運上坡時執政,有人在下坡時掌權,社會興衰究竟是管治者的運氣使然,抑或是他們的能力導致,你就要懂得判斷。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祖國後,經濟發展不如英國殖民地時期,很多人就遽下判語,說特區政府的管治水平不如港英,進而神化了英國人的能力,說牛津、劍橋大學訓練出來的,都是如何出色的政治家。

這種思維上的謬誤,本欄已經多次指正,告訴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亞洲四小龍」同時騰飛,不獨香港如是,那只代表港英的管治者有運,並不代表有能。

早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便讓一切見出真章,出身牛津大學的英國首相約翰遜處理得一塌糊塗,更因為輕視疫患而使自己也染上病。事發之後,讓一位半輩子不停吹噓英國政治、文化的香港專欄作家也忍不住表示:「這下子忽然令人覺得香港的林鄭月娥比英國首相高明許多。」可憐這類不懂得衡量問題的人,往往就要如此自打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