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硬推明日大嶼 不如搞好今日香港

踏入新一年,黑暴未有止息,一個更大的民怨炸彈卻在倒數,隨時爆炸。港府事先張揚今年將出現十五年來首見的財赤,而且未來兩、三年財政都不可能好轉,林鄭班子卻依然堅持硬推風險極大的「明日大嶼」,即使耗盡萬億財政儲備亦在所不惜。人們不明白的是,香港已發展土地僅及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大量閒置土地丟空養蚊,港府偏要捨近求遠,挑戰民憤極限,是嫌香港還未夠亂,還是為了「埋地雷」讓下屆政府焦頭爛額?

這樣的質疑絕非無的放矢。反修例暴亂還在燃燒,立法會又在今年換屆,經過去年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大敗的教訓,任何思維正常的政府,都不可能在此敏感時刻再開一條戰線添煩添亂,偏偏林鄭政府反其道而行。已有多個反對派團體表明反對填海造島,一場更大規模的腥風血雨已隱然來臨。

很可惜,港府廢官依然不當這些警告是一回事,財爺陳茂波甚至計劃發債籌措資金也要逆民意而行。其實,以港府的表現,大型基建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明日大嶼」比回歸前的「玫瑰園計劃」更龐大,根本令人沒有信心,六千多億元成本只是初步估算,隨時廿年都無法埋尾,過萬億元都無法埋單,有如倒錢落海。更何況,對於二十萬劏房戶及廿六萬公屋輪候大軍來說,畫餅充飢毫無意義,惟有快速有效地解決房屋問題,方能解決燃眉之急。

別看林鄭政府為了拓土建屋擺出挖空心思的姿態,實際上都是裝模作樣,小修小補,結果又回到「地從何來」的老問題,彷彿除了填海造島別無他法。正如本報多次指出,「地從何來」只是偽命題,當深圳已發展土地佔總面積近乎百分百,香港的比例明顯小得可憐,還有大量閒置土地未盡其用。

公私合作 簡單快捷

為了令港府心服口服,本報不惜派出約十名記者為港府奔走搵地,輕易找到大量閒置土地,再次證明「地從何來」根本不存在。可以看見,單是未納入發展的新界棕地總面積已有過千公頃,發展潛力極大。此外,發展商囤積的農地亦達到過千公頃,若能一併發展,帶來的協同效應非同小可。實際上,公私營合作不論是發展速度、社區規劃的完善及美化程度等等,均比政府單方面發展優勝得多。沙田、馬鞍山、將軍澳等新市鎮都是極成功的例子,藍田麗港城和黃埔花園更是公私營合作的典範。港英政府做得到,港府做不到,不是港府無能是甚麼?

至於竹篙灣一幅原擬讓迪士尼用於擴建的六十公頃靚地,丟空十年不發展,而且未來十年也可能繼續丟空,簡直暴殄天物。「明日大嶼」也不過提供一千七百公頃土地而已,比較起來,利用現有的閒置土地發展建屋,成本可能只是「明日大嶼」的一半甚至更小,爭議卻大大減低,不是更簡單快捷嗎?

更不必說,大埔、元朗、將軍澳三大工業邨同樣有不少土地閒置,僅大埔工業邨的閒置用地已超過三萬平方米,加上毗鄰一幅佔地逾六公頃的土地已丟空逾廿年,若建成公屋,單是這塊地皮已可讓逾萬人安居樂業。

事實上,除了三大工業邨的周邊閒置土地可供發展,當局也可全面審視和重組一些位於鬧市的工業區如石門、火炭、葵涌、新蒲崗等,這些小工業區只有零星工業仍在運作,港府如將之集中並遷入三大工業邨,便可騰空市區土地用於建屋,何樂而不為?

不可不提,全港工廈空置量總面積超過一百萬平方米,當局不應零敲碎打選一兩幢活化成過渡性房屋,而是交由發展商大規模收購再一併發展,政府則拆牆鬆綁,放寬高空建築比率及配合社區設施,以達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當然,公私營發展用於市區重建一樣可行。目前全港約有一萬幢逾五十年樓齡的舊樓,搖搖欲墜,亟待重建,一味靠市建局單打獨鬥不切實際,應由港府全盤統籌,招攬發展商參與,不是興建單幢牙籤樓,而是打造「超級城」,並預留土地興建公屋,配合交通基建、社區和康體設施,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土瓜灣就是很好的重建試點,既位於尖沙咀及啟德新區之間,鄰近郵輪碼頭及九龍城碼頭,港鐵沙中線橫穿而過,加上區域範圍大,堪稱市區難得的黃金地段,只要做好整體規劃,不難由醜小鴨變天鵝,只視乎當局有沒有決心而已。

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解決房屋問題並非天大難事,港府可為發展商提供發展誘因,例如放寬地積比率、簡化申請程序等,發展商必然願意合作。以麗港城和黃埔花園為例,都是由發展商負責區內基建,政府從補地價中取回相關利益。而發展商為了更吸引買家,必定會規劃得盡善盡美,配合商場、護老院、幼兒園、醫療中心等設施,衣食住行一站式包辦在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學者建議新界東北及洪水橋這些大型發展區以此模式發展,誰曰不宜?

天下熙熙 皆為利來

諷刺的是,港府拓土無能,動輒拿過渡性房屋搪塞,美其名曰讓公屋申請家庭在輪候期間有棲身之所,事實是租住年期短暫,未過渡上樓已要重返劏房生活。港府與其接受發展商捐出新界農地興建過渡屋,不如將眼光放遠,檢視所有閒置土地並全盤規劃。須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發展商不會無緣無故捐地,不僅設有年限,而且這些零碎土地位置偏遠,需要平整及交通配合,真正能夠讓市民入住可能只有短短兩三年時間而已,之後便要將土地交回發展商,變成「政府出雞,發展商出豉油」,徒添利益輸送爭議。

說到底,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回歸邁向廿三年,港府拓土建屋依然毫無寸進,經濟發展依然停滯不前,一場黑暴更令香港元氣大傷,既有反對派搞風搞雨的外因,也有港府鼠目寸光、毫無章法的內因。勿謂言之不預,「明日大嶼」勞民傷財且破壞環境,在民怨四起、經濟衰退的今日,絕對不宜輕舉妄動。怕只怕港府高官「身在漢營心在曹」,不搞垮香港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