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外展院舍服務 助長者樂居社區

【本報訊】長者年老體弱,動輒需要住院,惟當中不少人難以適應醫院環境,只能躺在病床上飽受情緒煎熬。醫院管理局新界西醫院聯網廿五年前起推行社區老人評估服務,由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等組成一個跨專業團體,將老人專科門診「外展」至安老院舍,定期提供覆診、清洗傷口或藥物處理等護理服務,好讓病情較嚴重、以往必須住院的長者可繼續居於社區,令他們愉快及有尊嚴地度過晚年。

醫生每月最少到訪一次

醫管局新界西聯網一九九四年成立社區老人評估服務,聯網內共有一百間安老院舍,至今有關服務已覆蓋其中九十三間。團隊共有三名全職外展老人科醫生、約三十名全職外展護士,以及五名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醫生每月會到訪百人以上的大型安老院舍三次,小型院舍亦會每月到訪一次,確保病人每三至四個月可覆診一次,與常規專科覆診的時間相若;視乎病人數目,護士每周亦會到訪院舍二至五次。至於費用方面,外展醫生的覆診費用與專科相同,而護士及治療師則免費提供服務。

不少市民誤以為醫院最安全或最適合照顧長者,新界西醫院聯網基層及社區醫療服務總監歐陽東偉解釋,除部分需入住深切治療部的疾病,對普通病人而言,醫院不但細菌多,病房擠迫,往返過程亦舟車勞頓,年老多病的長者較容易受到感染,亦會感到辛苦。加上不少長者無法適應醫院環境,部分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更可能「以為自己去咗外太空」,感到異常混亂及恐懼,情緒及病情大受影響。

歐陽東偉憶述,於一七年過身的曾婆婆(八十九歲),她生前患有認知障礙症,雙腳因糖尿病感染導致嚴重腐爛,腳板底變黑滲液。在住院治療的四個月內,婆婆因不適應醫院環境,又不習慣家人無法時常探望,感到不開心,常發脾氣不願進食,傷口每況愈下。直至一七年一月,他決定讓曾婆婆暫住安老院舍,由醫護人士到診,其後婆婆的情緒穩定下來,進食量亦逐漸增加。至年卅晚,雖然婆婆病情惡化,惟她當時已穿好新衣等待過年,最終醫生允許她過年後才入院,留在院舍吃家鄉食物茶果,以及到公園曬太陽,享受臨終前的時光。

冀服務恒常化 減少入院

歐陽東偉指,這並不是醫院的恒常服務,惟「讓病人離世時可以圓滿地完成人生,才是最後的成功」,期望未來可開展更多元化的服務並將之恒常化。他解釋,由於長者大多身患多種慢性疾病,一般急症室醫生擔心長者出院後情況會迅速惡化,傾向「收咗入院先」。故團隊一六年推出「老人科駐急症室服務」,老人科專科護士會於冬季流感高峰期進駐急症室,協助急症室醫生判斷求診長者住院需要,減少不必要的入院,歐陽東偉期望明年可成功增加人手,把有關服務恒常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