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沒能掌握民間脈搏

昨日,本欄提到民意有如浮雲,變動不居,所以為政者要多走到群眾中去,細心體察。香港特區政府之所以失敗,就是掌握不到民間脈搏。

筆者素來不特別鼓勵政府向市民派發現金,但二○一八年財政預算案發表前夕,本欄破例連續兩天呼籲財政司司長必須派錢。原因無他,就連我這個外行人,也感受到民間的呼聲鋪天蓋地,不容政府不撫順。奈何財政司司長卻渾然不覺,公布的預算案仍緊守囊中財,結果惹來偌大民憤,政府最終還是要屈膝,宣布向合資格的市民每人發放四千元生活津貼。

派錢一事錯判民情尚屬小事,但推出《逃犯條例》修訂案,卻料不到市民會如此強烈反抗,則茲事體大。目前事件尚未平息,伊於胡底,唯天可知,弄不好的,隨時讓香港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公道地說,筆者事前也沒想到香港人對修例的反應會如斯強烈,預計過可能會招來十多萬人示威,但結果有數十萬、甚至過百萬市民上街抗議,實非始料所及,所以也不能全怪特區政府沒見事之明。

不過,經過六月的連串抗爭後,市民的反對聲音昭昭明甚,特區政府理當馬上撤回修訂案,結果卻拖到九月時,才不情不願地宣布正式撤銷。然而,其時民憤已積聚成勢,要收拾便難矣哉!

政府又滿以為在醫院拘捕受傷的示威者、默許部分「藍絲」向示威者動武,以至聽任暴徒四處破壞公共設施等行徑,會使抗爭者畏懼或使民意逆轉。可惜,凡此種種,都證明是對民情的錯誤解讀。更嚴重的誤判,是政府以為經歷了近半年的紛亂局面,大部分市民會對抗爭者心生厭惡,在區議會選舉中定然票投建制派,最終建制派卻是兵敗如山倒,管治班子近乎是每算必錯,如此脫離民意,又焉能不把大好的香港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