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核心是表達,每一件藝術品都是作者費煞心思、獨一無二的創作,具有作者本人的特色。日前有頤養院舍舉辦活動,以「家」為題,展出在院舍居住的長者親手製作的手工藝品,藉作品訴說他們的生命故事,重溫昔日光輝。
「我行過幾十年船o架!」九十四歲的方堅平伯伯來自內地福建,小學六年級後便到居所附近的地盤工作,練出一身水泥和木工的好本領。他自十八歲便開始行船,曾在船上擔任髹漆和舵手的工作,並到過台灣、泰國及巴拿馬等地,自言半生在海上漂泊。方伯伯後來為照顧家人,才毅然放棄海員的工作,在香港定居。他的作品也有着航海和木工等元素,正方形的編織品以帆船一樣的白色作底色,並加上油掃吊飾,營造出航海的感覺。方伯伯希望結束展覽後,作品能夠放老人院的大堂外,供其他人參觀。
「間房入面三個櫃,全部都係由我爸爸自己親手整。」方伯伯的女兒方小姐坦言家中四兄弟姊妹均是父母胼手胝足養大。在她眼中,父親是典型的好爸爸,盡責非常,家中大小傢俬大多出自父親手中。作品中的油掃吊飾更令她回想起,父親總會將不同大小的油掃放在天拿水中仔細擦拭的情景。她慶幸自己繼承父親細心、有耐性的特質,並感謝父母的付出,「雖然我哋唔係好有錢,但爸爸媽媽總會將最好嘅嘢畀晒我哋。」
公眾藝術展覽「『織』時行樂—夢想編織『家』」由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舉辦,展出居住在院舍的長者製作的木工和編織品,並加入嶄新的「擴增實境」科技,讓觀眾可以透過智能手機看到長者口述的故事。
活動合辦機構破格空間的創辦人陳郁指,指導長者創作時,會參考他們的背景,並在作品中加入相關元素。陳又指,展覽以「家」為題,並選址在院舍中舉行,希望能夠藉此改變公眾對院舍的印象。他又感恩指導過程中有長者和他分享紡織的技巧和水手結的編法,令他獲益良多。
「織時行樂」和「即時行樂」同音,負責籌組活動的註冊職業治療師黃智恆希望長者能夠活在當下,感受創作的喜悅。黃指院舍內有很多長者年輕時都曾經從事過紡紗和刺繡等工作,望透過活動讓長者從自己擅長的事中找回成就感。
該計劃由「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2019」贊助,於今年九月開始至明年八月舉行。黃表示是次展覽是階段性的總結,未來更計劃延續是次主題,並舉辦木工工作坊。
圖:朱偉坤
文:李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