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對造價肯定會超過千億元的沙中線工程,除了不滿港鐵不斷的超支和延期,更嘩然工程上所涉及安全和監管上的紕漏。
沙中線延誤通車,除了未能疏導交通上的不便,亦因要對完成部分提供維修保養,衍生了額外的財務開支。而對於作為整條沙中線中樞的紅磡站加固工程方案、時間表和責任的釐清,仍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公眾更加擔憂會不會淪為黑箱作業?
香港的土木工程一向給人的印象是「威也吊燈籠」,安全系數很高。有很多工程師認為即使施工方面出了些少失誤,也只降低了設計的標準,影響了日後耐用性和維修費用而已,既不至於「死人冧樓」,大可先通車再事後補救;港府和港鐵每年亦為工程界在基建和房屋建設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工程機遇,具龐大潛在商機。
因此在沙中線施工質量問題出現後,引起不少英雄競折腰,發出「扭六圈可達標」、「竹枝可代鋼筋」、「沉降超標不是問題」等等駭人聽聞的專家意見。連一向維護工程界專業的香港工程師學會亦在調查委員會聆訊期間貿然跳出來護航,不能不令公眾懷疑有關缺失會否只是冰山一角,否則何以急需救火?事件亦揭露涉及人員眾多,當中會否存在貪污舞弊呢?
香港是一個地小人多的繁華城市,現時每天港鐵乘客量高達五百萬人次,安全絕對不容輕視,任何紕漏都足以引致不可挽回的大量人命傷亡。港府和港鐵應該坦然面對沙中線的問題,高透明度並大刀闊斧地處理,以最短的時間專業地解決當前的問題;而非拖拉隱瞞為通車而棄質量於不顧。
港鐵早已蜚聲國際,承辦了不少國外地下鐵工程項目。如果能以專業智慧妥善處理此次危機,乘國家一帶一路之機遇,發展應可更上層樓。有效的監管可防範工程失誤,希望港府和港鐵亦能從中吸取教訓,建立一套可靠的監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