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蝕3300萬 生產力局擅改指標避責

【本報訊】審計署長早前公布的報告揭發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管理不當等多宗罪,如無向政府申報便擅自更改績效指標,令顧問項目的數目達標,但其顧問服務項目過去五年卻虧蝕三千三百萬元,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昨開會聆訊,生產力局承認未有按規定向理事會及創新科技署通報,立法會議員質疑該局有「追數」嫌疑,斥有關做法如「閉門造車」,管理層存在操守問題。

議員批評閉門造車

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在聆訊中引述報告,指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上任半年後更改績效指標的定義,把服務費超過五千元的製造支援項目計算在顧問項目中,令多年不達標的顧問項目數目於上年度達標,惟該局竟從未告知理事會及創科署。林批評該局「閉門造車」,更質疑這項變動是否會令畢堅文毋須再向署方交代不達標理由。

局方認申報有疏漏

畢回應時承認未有申報的疏漏,但否認是為了「追數」,又指改變指標時「冇諗過需唔需要達標」,只認為有關項目有顧問服務元素,故一併計算。林批評他迴避問題,炮轟回覆「愈描愈黑」,畢被追問下終承認:「如果唔達標,我的確係要同署方交代」。林再狠批上述做法令公眾認為該局為達標私自改變指標,認為是操守有問題,更形容手法取巧逃避責任,有如「用神仙尺去度啲短樁」。

至於多項項目未能收回成本,畢堅文解釋,若有關項目能為業界帶來禆益,推動技術研發或項目發展,亦會同意調撥資源完成。他又指,就審計報告提出的六十四項改善建議,局方已落實其中近七成五,餘下建議將在未來半年完成。他稱新措施落實後,由過往五年有三成項目延誤改善至現時不足一成,該局舉辦培訓課程的收入亦按年增加四成。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則稱,政府現時每年對生產力局的資助額約為該局年開支的三分之一,其餘經費透過向業界等提供服務獲取,又稱雖然個別項目未能收回全部成本,但該局一直財務穩健。

帳委會主席石禮謙提到有傳當局會委任區議會落選人進入不同架構,詢問是否包括生產力局理事會,問及相關職員是否受薪。創科局常任秘長蔡淑嫻回應,理事會成員無受薪,全部屬義務工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