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風波持續半年,本港經濟插水,百業蕭條。旅遊業更成為重災區,訪港旅客由原本上半年錄得正增長,惟七月起由升轉跌,至十一月上半月更下跌超過五成!與旅遊相關的酒店、餐飲及零售業齊齊跌,尤其食肆更出現倒閉潮,餐飲業失業率升至八至十月的百分之六點一,創六年來高位。隨着經濟進一步變差,港府先後推出四輪紓困措施,惟推完一輪又一輪,都只惠及企業,打工仔根本「無錢落袋」,成效令人懷疑,被批評為杯水車薪,而港府更預告明年會出現十五年一遇的財赤,香港經濟能否起死回生,港人只能自求多福。
六月至今,本港經濟可謂「內憂外患」,在外要面對持續的中美貿易摩擦,在內則受到反修例示威的影響。根據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上月底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過去半年的訪港旅遊業受到嚴重衝擊,旅客數字七月起由升轉跌,至今年第三季,整體訪港旅客較去年同期急跌百分之二十六,至一千一百九十萬人次,是自二○○三年第二季以來最大的按年跌幅,至十月份訪港旅客下跌超過四成,而十一月上半個月更下跌超過五成。
酒店業亦連帶受挫,房間平均入住率由去年第三季的百分之九十一,顯著下跌至今年同期的百分之七十二;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即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的失業率由第二季的百分之三點九上升至八至十月的百分之五,是自一七年年初以來的最高水平。
餐飲服務業的失業率更由第二季的百分之四點三,急升至八至十月的百分之六點一,創過去六年來的高位。與第二季比較,業內就業人數合計減少約四萬七千人。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曾預計,若衝突持續至明年農曆新年,結業的食肆數目會上升至一千家。
面對一堆嚴峻的經濟下滑指數,港府自八月中起連續推出四輪紓困措施,動用共二百五十億元,最新的一輪措施包括減免商業用戶水電費及排污費,讓打工仔可延遲或分期交稅等九項措施,看似林林總總,惟受惠對象卻仍以商家為主,惠及市民的措施欠奉。
即使是針對受打擊最大的旅遊業界,紓困措施也只是按人頭補貼旅行社,及豁免一千幾百元牌照費等,被批評為杯水車薪。有學者批評,政府無力止暴,又未能化解民怨,只一味動用儲備圖紓困,慨嘆以有盡儲備來應對無盡亂局,擔心公帑會被慢慢陰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