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正能量:傷健瞳行

「施比受更有福」是許多人的固有概念,但這種單方面付出的相處模式,又能否讓「幫助者」和「受助者」雙方都有所成長?行山組織「瞳行」會配對健視及視障人士,透過行山活動,讓參加者互相幫忙,各有得着,不再局限於既定角色。

活動分為兩部分,健視人士要先接受長兩小時的領路法訓練,再會合視障人士,分成兩人一組,由導賞員帶領前往香港仔水塘。首次參與、任職銀行業的Edwin表示,活動改變了過往認為視障人士需要幫忙的心態,指視障拍檔登山時比想像中鎮定,途中更有數次提點他口述影像的要點。他以跳舞、二人三足比喻雙方的關係平等,「我覺得理解多咗,又從佢哋點樣接受自己睇唔到嘢嘅經歷之中學到好多。」

健視視障人士互助 接觸大自然

行山過程中,導賞員會提醒他們多用不同的感官,例如用手觸碰不同植物,或聆聽身邊的聲音。「原來我哋用另一個角度去感受個世界,都係同樣精彩。」活動令Edwin赫然發現,日常的急速節奏,讓他對周邊很多美好事物變得麻木。「有時我哋習慣咗用眼睛去認識世界時,會忽略點樣用個鼻、用手去感受呢個世界。」

定位平等 學用心感受美好事物

「我會特別留心山上發出嘅聲音,唔同樹葉、樹種,風吹過嘅聲音都會唔同。」視障人士Susan因小時候發高燒,現時雙目餘下不足一成的視力。但失去視物的能力,反而讓她更留心身邊環境。她更希望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感染其他人,「健視拍檔有時掛住用對眼睇,於是我就提佢靜落嚟聽身邊原來有雀仔嘅聲音。」

「瞳行」是「同行」的諧音,由一對夫婦於一八年共同創立。創辦人之一Rebecca強調,活動中沒有義工,希望每位參加者用平等的身份參與其中。「以前會好搏命去做去幫,但到頭來都唔知自己有無享受過過程。」她表示組織的理念源於自己過往的義工經歷,很盡力幫助別人,但最後自己卻不樂在其中。她希望活動的參加者可以拋開既定角色定位,純粹享受活動的體驗,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另一位創辦人兼導賞員Matthew坦言都市人習慣依賴視覺,對身邊許多美好的事物習以為常。他認為日常生活中的建築物,又或是植物,都是構建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希望參加者善用不同感官感受身邊事物,並將體驗帶回都市,多點留意自己周遭的事物,關心這座城市。

圖:甘偉倫

文:李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