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修例風波未平,十五歲職業訓練局青年學院女生陳彥霖失蹤及浮屍海面,引起各方猜測。官媒昨日發表文章,批評《蘋果日報》用整版文章質疑死因,炒作話題,深深刺痛了死者的母親和家屬,不只是挑戰新聞倫理、社會秩序的底線,更是在挑戰人類倫理的底線。官媒文章直斥《蘋果日報》老闆、「叛國亂港四人幫」之首黎智英及其一手栽培的「毒蘋果」,已成香港今天最主要的亂源與病根之一。
文章指,陳彥霖母親近日已接受媒體專訪籲民眾停止造謠,不要滋擾家人,讓死者安息、生者安寧。然而《蘋果日報》卻用整版文章繼續質疑死因、炒作話題,把社會引向故意製造的仇恨與對立。
文章批評黎智英的言論沒有底線,令《蘋果日報》墮落,他曾稱示威者的暴力未越界線,甚至曾煽動年輕人「殉道」,一心想着「為美國而戰」,勾結反華亂港勢力禍亂香港。
文章又認為,《蘋果日報》、黎智英這樣顛倒黑白,甚至帶有恐怖主義色彩的觀點仍「頗有市場」,究其原因是他們知道一旦激情完全壓過理性,人的思想和行為就很易被操縱,故才不斷編造虛假新聞,製造情緒化觀點,散布偏激言論,以刺激公眾、尤其年輕人的神經;並指經濟、民生、法治等領域的建樹須訴諸理性及專業知識,惟一竅不通的「黎智英之輩」根本完全做不來。
文章強調,《蘋果日報》自創辦之日起就大肆炒作煽情,製造血腥色情,極大毒害香港傳媒生態,這套「眼球經濟」把戲,應用在鼓動青年,操縱社會議題上,以極端片面的手法歪曲事實,以顛倒是非的觀點蠱惑人心。
文章進一步表示,黎智英眼中只有生意、利益,當其鼓動年輕人時,自己一家卻早已準備好七國護照及海外房產,也與一些西方政客達成不可告人的交易,質問如此利益上與香港完全脫鈎的漢奸怎會真正關心香港未來。
該文最後提到,黎智英曾有「為了自由而讓經濟變差」的名言,但稍稍冷靜下來就能發現其中漏洞與破綻,批評黎智英這種無恥之徒腆着臉到處兜售荒唐言論,眾人除了憤怒,反而更多地為其感到可恥及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