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地台小巴成效低,檢討又無影!政府一八年推出低地台小巴試驗計劃,現時全港有兩輛行走公立醫院,去年聲稱檢討有關計劃,惟至今只聞樓梯響,第三輛小巴更通車無期。承辦的小巴公司直指低地台小巴成效低,有公司更出現虧蝕。然而,有輪椅人士前往醫院,要攀爬大斜路,險象環生;關注團體批評政府宣傳不足,營運不夠彈性,促政府增加路線,推廣低地台小巴應如當年推行巴士一樣。
「試過要覆診,但因為巴士只係停域多利道,醫院門口冇巴士到,要好慢咁落斜,真係好危險。」長期以輪椅代步的陳懷駿,不時需穿梭不同醫院,其中包括港島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惟該院並無巴士直達,途經的小巴又未加設低地台,他只好乘坐巴士,至大口環道再走大斜路。陳指,上址附近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設有老人科,不少行動不便的病人出入,如提供低地台小巴可減少不便。
前往九龍醫院的輪椅人士有同樣煩惱,「架巴士停喺亞皆老街,但仲要行一段路先上到嚟。」殘疾團體迎風群傲社的成員麥耀強亦為輪椅人士,因工作需要不時往來該院,上址雖有專線小巴往來,但非低地台設計,麥只能乘坐巴士,加上醫院升降機不足,為求方便他常冒險走出馬路,走斜路時更不時與大型貨車擦身而過。
政府在一八年推行低地台小巴試驗計劃,小巴上設有一個輪椅座位,分別於同年一月與五月起行走兩條路線,來往馬鞍山錦英苑至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及來往港島瑪麗醫院;均設預約服務。
然而,記者日前於瑪麗醫院所見,低地台小巴班次疏落,平均需候約一小時。駕駛的小巴司機不諱言一星期只有兩、三名輪椅人士乘坐。記者曾向前往威院的多名殘疾人士查詢,大部分均指不知設有低地台小巴,亦有人因路線未有覆蓋住所,寧願乘坐的士或巴士,駕駛該線的小巴司機亦坦言,乘坐的輪椅乘客不多,「一個月有兩、三個人咁囉。」
「有輪椅人士係未聽過有低地台小巴,有啲搭過就話質素參差,會憂慮政府會唔會全面推行低地台小巴。」無障礙關注平台聯絡人陳梓曦表示,希望政府推廣低地台小巴如當年推行同類巴士一樣,以便利殘疾人士為考量。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總幹事陸嘉明則指,因營運不夠彈性與宣傳不足,令低地台小巴使用率低,「聽過個案話預約唔夠彈性,覆診時間好難預計,有時未必可以喺嗰個時間走到,就好難上車。」
另外,計劃原定在九龍區途經聖德肋撒醫院的專線小巴路線試行仍未見落實,運輸署曾指於去年底檢討有關計劃成效,至今亦未有動靜。陸嘉明指政府早於一七年把小巴座位上限由十六增至十九座,理應同時推行低地台小巴,「一架車起碼用六、七年,依家趁小巴淘汰期轉十九座仲唔做(低地台小巴),啲輪椅人士又要苦等多五、六年。」
惟業界「唔睇好」,綠色專線小巴總商會主席蘇世雄指,業界反映低地台小巴成效不佳,「架車成本太貴,又特別嘥咗啲位去做輪椅位,加上乘客量又真係唔多,如果政府真係做,就要有個詳細計劃。」他希望政府能夠把車身加長,同時提供誘因,吸引更多公司加入。
行走威院的專線小巴公司冠志實業承認,試驗計劃至今未有乘客預約低地台小巴,直指成效未如理想,未會考慮拓展路線。行走瑪麗醫院路線的專線小巴公司進智公交則指,預約乘客只佔極少數,又指由於低地台小巴耗油量、維修支出及司機薪金支出均較傳統小巴為高,令低地台小巴的營運成本較傳統小巴高出達三成,營運出現虧損。
運輸署發言人指,仍在整理有關計劃的數據,預計檢討成效於一九至二○年度完成。第三輛低地台小巴由於為另一款車種,該署正與營辦商跟進必要的改裝工作,將盡快投入服務。
圖:關萬亨、吳啟偉
文:陳彥婷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 爆料熱線: | (852) 3600 3600 | 電 郵: | news@opg.com.hk | 網上爆料 |
傳 真: | (852) 3600 8800 | 手機網站: | m.on.cc | ||
SMS: | (852) 6500 6500 | MMS: | ireport@on.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