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基金 申請成功率不足30%

創新及科技局在二○一七年推出五億元「創科生活基金」,原意是資助具科技創意、能改善生活的項目,基金至今共收到超過一百宗申請,不過,在已處理的八十六宗申請中,僅得廿五宗獲批,成功率不足三成。局方解釋,成功率偏低與申請項目未能結合創新元素及申請人錯估預算有關,局方上月提出優化方案,容許獲免稅的社福機構也可以參與,並減少要提交申請報告的數目。有業界人士批評基金申請手續繁複,申請機構或難以完成各項要求,影響申請成功率。

為期五年的「創科生活基金」,目的是資助令市民生活更方便、舒適及安全,或照顧特殊社群需要的創新及科技項目。過去成功獲批資助的項目包括由理工大學開發、用於兒童的智能便攜式角膜形狀分析系統、為獨居長者設立的智能化照顧系统、人工智能游泳安全及泳姿分析系统,以及促進聾健共融的創新手語交流系統等。各個項目的資助金額介乎七十多萬至四百多萬元不等。

指填預算時需合乎現實

不過,項目申請成功率僅得百分之廿九,創科局總行政主任(創科生活基金)黃慧紫解釋成功率不足三成,不代表基金的申請門檻高,又指是否批出申請,需視乎項目的質素,直言一些只結合簡單科技、無提供創新服務的項目,不符合基金要求。她提醒申請者填寫預算時,需合乎現實及提供具體詳情,期望基金資助的是有質素的項目,結合科技及創新服務,能切實幫助特定群組。

創科局上月起推出優化措施,包括把申請的資格擴大至按《稅務條例》獲豁免繳稅認可的一萬五千個社會服務機構,以及減少申請者在開發及營運期所需要提交的報告數目,由原本八個減至六個。

籲申請機構項目「貼地啲」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出,申請基金在過程中要提交許多報告,「太多關卡,令件事複雜化,是但一樣嘢唔得就影響個申請結果」,加上業界未必熟悉各項申請要求,部分申請則「為科技而科技」,或未能符合能改善生活的要求。他建議當局化繁為簡,申請機構亦要「貼地啲」,提出可改善生活的項目,希望能有更多申請受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