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人工復修 保育珊瑚礁

除了石珊瑚,香港還擁有六十七種八放珊瑚,包括軟珊瑚和柳珊瑚。其實,珊瑚礁是多種海洋生物產卵及育苗的地方,在珊瑚棲息的物種更被認為具有高潛在醫藥價值。另外,珊瑚能夠減低颱風以及海浪帶來的衝擊,保護海岸及穩固海床,牠們的碳酸鈣骨骼長年遭海浪侵蝕後,更會化為海灘上的微細沙粒,成為其他生物的居所。

培育活組織碎塊以移植

珊瑚礁普查基金每年與漁護署合作舉辦香港珊瑚礁普查,潛水員會調查珊瑚覆蓋率、珊瑚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的物種多樣性及數量。一七年,政府亦委託香港浸會大學團隊進行珊瑚白化及生物侵蝕研究,發現三十三個主要珊瑚群落雖出現輕微白化及生物侵蝕的現象,但大部分白化的珊瑚都在短時間內復原。

自一六年起,漁護署亦聯同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在海下灣海岸公園展開石珊瑚復修項目。研究團隊會揀選一些被嚴重侵蝕的扁腦珊瑚群體,培育牠們的活組織碎塊,待珊瑚恢復及成長後,再移植到適合的基質上。初步研究顯示,移植後的珊瑚組織已生長並覆蓋到其附近基質,珊瑚組織之間亦出現融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