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施《緊急法》議員警告外商或撤資

【本報訊】近日有聲音提出以《緊急情況規例條例》(《緊急法》)處理反修例引發的亂象,翻查資料,此法例在一九六七年暴動時,曾被前港英殖民地政府引用。不過,自由黨立法會議員鍾國斌昨日警告,若本港引用《緊急法》等多年來未有使用的法例,將難以評估外國社會的反應及影響,有可能會出現撤資,冀政府別輕易以極端手法處理。會計界議員梁繼昌就指,六七暴動與現時情況不同,當年市民默許引用,今天絕大部分市民都反對。

未有共識 恐損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緊急法》列明,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在認為屬緊急情況或危害公安情況時,可訂立「任何他認為合乎公眾利益的規例」,包括對刊物及通訊方法等的檢查、管制及壓制;對財產及其使用作出管制、沒收及處置等。

鍾國斌昨出席電台節目時指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有很多外國商人投資,政府若使用不為人認識、多年來未有使用的法例,例如是《緊急法》,將難以評估外國社會的反應及影響,甚或出現撤資,重申政府的處理手法要令人心服口服,壓迫方式無法解決問題。

泛民主派議員亦不認同引用此例,梁繼昌指六七暴動時「通街炸彈」,很多人喪生,當年政府引用條例,得到市民默許,與現時情況不同,現時絕大部分市民都反對引用有關條例,更指自傳出相關消息後,有外國機構向他指出,若香港引用此條例,將失去金融中心地位。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就批評,引用《緊急法》比戒嚴更嚴重,要求政府承諾絕不可以《緊急法》過濾互聯網、切斷通訊和服務功能。

張炳良籲政府「柔軟身段」處理衝突

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昨出席網台節目時亦表明,不主張考慮引用《緊急法》,呼籲政府判斷現時情況是否嚴峻。他認為,政府應以「柔軟身段」處理事件,建議政府正式宣布撤回有關修例,令撕裂的社會降溫,重申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查清事件真相。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