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補種苗木易折斷 政府埋塌樹炸彈

去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吹倒大量樹木,揭示政府多年來一直種錯樹。政府去年底推出《街道選樹指南》,供各部門作種樹參考,近月更密密補種萬棵新苗木,惟多種新苗木及市區常見樹木均未被納入指南。有樹木專家批評,補種樹木種錯位置,指南又不全面,擔心下個風季來臨,再現塌樹;立法會議員則指,樹木辦缺乏具樹木管理專業資格人員決策,促改善架構。

山竹過後十個月,部分塌樹位置已重新種植樹木,記者日前偕同康樂事務學會(亞太區)會長張兆榮巡視多個地點,發現補種樹木危機四伏。其中,九龍塘達之路一商場對開行人路,補種了多棵藍花楹,花期會盛開淡紫色花朵,但張指該品種遇強風容易折斷,於人流眾多的商場及港鐵站出口,斷枝掉落易生意外。九龍城聖德肋撒醫院外一棵新種植的樹頭菜亦被吹歪,並向醫院牆身傾斜,他解釋,該樹種植花槽太窄,受風易倒塌,在醫院門口尤其危險,猶如「塌樹炸彈」。他建議,於人來人往的行人路,可種植樹冠茂密、抗風能力較高的水黃皮作替代。

樹木距離近 移植數月呈枯萎

上述地點只是冰山一角。太子道西路旁一個狹窄花槽,原本種植的洋紫荊被吹倒後,改為種植狐尾椰子。惟新種樹木距離太近,導致中間一棵狐尾椰子遭移植數月後,已呈現枯萎迹象。「上面係弱點,唔擋風,根本種錯地方。」張指,狐尾椰子屬棕櫚科植物,較適合種植於公園,而且樹木根部的一米範圍內,不應栽種其他植物,以免出現惡性競爭,加上位於中間的樹木被遮擋陽光,難以生長。他建議於路旁種植能遮蔭、美化環境的樹木,如大花紫薇、黃金蒲桃、風鈴木等。

除了補種的樹木錯種,太子道/水渠道花園內亦放置多盆上重下輕的「花盆樹」。該花園內有三棵垂葉榕花盆樹,高度可達三十米,惟花盆深度卻僅約一米。由於花盆樹不敵風災,早年筲箕灣南安街休憩處曾有垂葉榕同樣被種植於花盆,樹根爆盆而出,一旦花盆不勝負荷,隨時壓中途人。

半數未在港種過 或大量失敗

去年底政府推出《街道選樹指南》,列出八十種較少應用而適合在本港街道種植的樹木品種,供各部門參考,惟指南被批不全面,多種市區常見樹木,包括藍花楹、黃槐、垂葉榕等,均未有「上榜」。張批評,政府訂立指南原意是好,惟部門各自為政,樹木辦以「分餅仔」形式分配資源,未能統籌樹木管理工作。他又質疑,前線員工缺乏專業知識及經驗,未能判斷指南,致埋下種錯樹禍根, 擔心下個風季來臨,再現塌樹。

「一半喺香港未種過,政府好大膽,有機會大量失敗。」香港教育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指出,外國政府會先試種新樹種,觀察它們對環境因素的需求,成功才引入,他建議政府重新歸納及整理有關指南。立法會議員謝偉銓則指,現行架構中,樹木管理人員難以參與早期規劃,導致社區綠化「離地」。

發展局:明年第二季完成種植

發展局發言人指,自今年三月起補種樹木,至今已在全港完成種植超過一萬棵苗木,整個補種計劃大致可於二○二○年第二季內完成。在補種前,部門會參考綠化總綱圖所擬定的主題種植和《街道選樹指南》的植物多樣性,再綜合其他因素,選擇適合的品種。發言人補充,達之路補種的藍花楹為九龍城綠化總綱圖的主題樹木;部門於聖德肋撒醫院外補種的樹頭菜,是為營造太子道西樹槽主題效果;太子道西補種的狐尾椰子是受空間限制,而太子道/水渠道花園內垂葉榕為原有樹木,非補種的新苗木。

文:江潮楓

圖:吳啟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