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環保政策眼高手低,致多項大計滯後。現時香港每日有三千公噸廚餘傾倒至堆填區,環境局早於一四年公布減少廚餘棄置量藍圖,目標是二○二四年前建設五至六間廚餘處理廠,惟藍圖公布五年後,廚餘處理廠只建成兩間,進度滯後的原因包括立法會議員拉布拖延撥款,當局推動廚餘回收不力也被詬病。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只表示最快年底會在大型屋苑推行中央廚餘收集服務,迴避廚餘處理廠進度滯後一事。環保團體批評中央廚餘收集服務本已滯後且「冇新意」,擔心目前政治氣氛不明朗,當局政策勢更難推行,最終受損的還是香港。
黃錦星昨日出席一個教育計劃頒獎禮後表示,減廢是大勢所趨,政府未來會加強減廢工作,今年底或明年初,政府會開始於大型屋苑推行中央廚餘收集,累積經驗之後再逐步擴大住宅方面的回收。若有屋苑過去曾進行廚餘分類回收,希望它們能配合與分享經驗。
黃形容去年中中央廚餘進入新里程碑,設於大嶼山小蠔灣的香港首個轉廚餘為能源的設施已於去年中啟用,而位於北區沙嶺的第二個回收廠亦已得到立法會撥款興建,兩者合共的廚餘處理量可達每日五百公噸,加上大埔污水處理廠加裝設施,將污泥與廚餘一併消化,可額外再增加處理每日五十公噸,以增加末端處理能力,令工商業界和住宅都可以收集更多廚餘,轉廢為能。
至於實施已屆十年的購物膠袋收費,黃錦星指由立法前每年棄置超過八十億個膠袋,近年則減至四十至五十億個,可見購物膠袋收費有成效,之後會在適當時候推出公眾諮詢,檢討法規有否調整空間,包括會否收緊相關的豁免範疇。被問到會否再審視垃圾徵費政策時,黃就稱,政府會審視不同的政策並向前看,了解社會的關注和聲音,再去審視不同的政策。
儘管政府將其環保政策說得響亮,但環團卻認為政策滯後,推行力不足。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表示,以廚餘為例,根據政府一四年公布的減少廚餘棄置量藍圖顯示,政府目標二○二四年前需建五至六間廚餘處理廠。但藍圖公布至今已五年,因當年有立法會議員拉布等種種原因,政府僅建立兩間廚餘處理廠,進度嚴重滯後。
另原定明年實施的垃圾徵費,又因目前立法會提早休會而未能完成審議,適逢今年將進行區選,加上之後的立法會選舉,朱漢強擔心垃圾徵費不但未能如期實施,更會被推倒重來,他促請政府及各立法會議員顧全大局,「行快啲做多啲」加快推動落實環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