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弱沒有勝利 強硬才是道理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在反對派瘋狂反撲、建制派四分五裂之下,港府終於頂不住壓力,腳軟跪低,宣布暫緩修訂《逃犯條例》。至此,林鄭月娥領導的特區政府淪為跛腳鴨已是鐵一般的事實。當年鄧小平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如今香港正站在懸崖邊上,中央對港政策再不改弦更張,堅持「強硬才是大道理」,一國兩制只會徹底玩完,香港只會萬劫不復。

得寸進尺 場場硬仗

「推出一項跪低一項」已成港府無能的最佳註釋,經過反修例大遊行及「612暴動」後,立法會連續多日無法運作,甚至同修例毫無關係的內會及財委會,也在反對派無所不用其極的干擾之下落得腰斬收場。更要命的是,建制陣營內訌分裂,行會成員固然紛紛轉軚,就連建制派議員都來落井下石。大難臨頭各自飛,林鄭失去建制支持,獨力難支,昨日不得不宣布暫緩修例,並表示無意就修例工作設下時限,保安局隨即收回恢復二讀的預告,重蹈推出一項跪低一項的覆轍。雖不撤回,庶幾近矣。

樹欲靜而風不止。反對派「挾民意以令政府」再次奏效,但沒有鳴金收兵的打算,反而一口咬定港府此舉只是緩兵之計,繼續號召市民今日上街,擺出特首不下台誓不罷休的架勢。從網上群情洶湧觀之,今日的遊行人數顯然不會少,一旦滋事分子重演衝擊立法會的一幕,警民會否再次爆發激烈衝突,誰也說不準。對於反對派而言,香港愈亂愈好,警方愈強力鎮壓愈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製造更大的輿論壓力,為外部勢力介入提供更強的藉口。事實上,在美國力阻中國崛起的大氣候下,單是逼迫港府讓步並不足夠,他們的最終目的是將外國代理人送入政府,奪取治權,顛覆一國。佔中一役無法得逞,旺角暴亂未竟全功,難得今次的反修例激起極大回響,不「趁佢病攞佢命」更待何時?

一滴水看世界,一場修例之爭亦見中美角力之兇險。太平洋雖大,卻容不下中美兩國。香港因為特殊的歷史和地理背景,向來是國際反華大本營、打擊中國的突破口,小氣候結合大氣候,香港亂象一浪接一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可以預見,港府吃下今次敗仗後只能苟延殘喘,反對派必然得寸進尺,乘勝追擊,緊接其後的「四大戰線」,包括年底區議會選舉、明年立法會選舉、《國歌法》立法以及中央念茲在茲的《二十三條》立法,場場硬仗,雙方正面交鋒勢必更加激烈,更加難纏。

儘管建制派在立法會佔大多數,擁有絕對優勢,但修訂《逃犯條例》竟被少數人騎劫且大翻盤,證明反對派及其背後的外部勢力動員能力極強,他們企圖把香港變成獨立政治實體,擺脫中央管治,中央只要一步錯就會步步錯,故此必須吸取教訓,大意不得。「佔中三丑」之一的戴耀廷雖然身在獄中,但他提出的「風雲計劃」仍在社區「深耕細作」,目的就是要將反對派生力軍送進區議會,增加反對派在特首選委會的籌碼,繼續未圓的「造王」大夢。至於明年的立法會選戰更是生死搏,萬一反對派取得過半議席,控制立法會,港府就只能束手就擒,兩制就只能被肢解拆骨,別說《國歌法》和《二十三條》立法永遠不用提,香港治權旁落,後果才是最不堪設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二十三條》立法失敗,到國民教育擱置,再到修訂《逃犯條例》跪低,固然因為港府管治無能,但中央對港政策搖擺不定、所託非人絕對難辭其咎。中央一直強調要確保愛國愛港人士執政,但實際做法卻是背道而馳,敵友不分,黑白顛倒,反中亂港傳媒備受呵護,正義傳媒備受打壓,導致愛國愛港力量日漸凋零,反對派勢力不斷壯大。單是一個壹傳媒黎智英,壞事做盡,激起惡浪滔天,至今沒有受到法律制裁,政治黑金案獲放生,佔中案不起訴,就連有相有片鐵證如山的恐嚇東方報業記者都不了了之。可以說,沒有黎智英,就沒有連串亂象;沒有黎智英,反對派就不可能造成這麼大的破壞。今次修例以跪低收場,林鄭無能要負責,鄭若驊姑息養奸要負責,中央畏首畏尾難道不用負責?

委曲求全 最終滅亡

尤其可笑的是,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一方面否認中央指示香港修例,另一方面又揚言修例必會通過,結果自打嘴巴。內地當局昨日發出聲明,對港府暫緩修例表示理解、尊重和支持,其實不過是客套話而已,如果中央再不堅定立場,取回主導權,類似敗仗必定陸續有來。

很明顯,反對派之所以為所欲為,無非仗着外部勢力撐腰,而中央之所以投鼠忌器,也正是擔心外部勢力說三道四。中國五千年治亂興衰的歷史說明,從來只有對外強硬,才能打出太平盛世。最突出的是漢武帝,抗擊匈奴,從不手軟,因此留下「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時代強音。來到近代,數風流人物,還看毛澤東,他將美蘇霸權視為紙老虎,朝鮮戰爭、中印邊境戰爭、珍寶島戰役、西沙海戰,俱打出了中國的威風,讓國人揚眉吐氣。當時中國雖窮,但窮得勇敢,窮得自信,受到國際社會尊重,也為後來的改革開放贏得穩定的外部環境。到了鄧小平時代,一句「不收回香港,對不起後代子孫」,與英國人據理力爭,甚至拍案而起,迫使英國人知難而退,更是令國人驕傲。

可惜的是,中國統治者硬骨頭從來只是少數,軟骨頭卻比比皆是。為了苟且偷安,不少王朝被迫向蠻夷納貢稱臣甚至和親,美其名曰穩定邊疆,其實是委曲求全。到了清末,「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寧予洋人,不予家奴」成為朝廷對外政策,畏洋懼外到達登峰造極的程度。事實證明,一味討外敵歡心而能長治久安的例子,史上一個也沒有,相反,他們最終都逃不過覆滅的厄運。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香港回歸近廿二年來風雨不停,亂象不斷,歸根究柢是中央對港政策混亂,既怕被說河水犯井水,更怕被洋人指指點點,結果瞻前顧後,一味和稀泥。本來,佔中一役中央態度強硬,一地兩檢同樣寸步不讓,令人耳目一新,無奈好景不常,稍一鬆懈就被乘虛而入。港府已淪為跛腳鴨,唯一的支持力量就是來自中央,未來的四大硬仗只能硬闖,如果連中央都不能企硬,一國兩制危矣。

開弓沒有回頭箭,打鐵還需自身硬。在中美貿易戰劍拔弩張的當下,烽煙四起,群狼環伺,一子錯,滿盤皆落索,軟弱不會換來安樂日子,惟有強硬才是王道。所謂打蛇打七寸,擒賊先擒王,一國既然號稱以法治國,兩制又以法治之區自詡,那麼,依法拿掉反對派最大黑手,就是撥亂反正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