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舊樓林立,市區重建局提倡以「規劃主導」的小區重建模式,將舊樓附近的社區設施及道路一併納入重建範圍,增加樓面面積,令舊區重建更具可行性。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以長沙灣兼善里為例,指該處多幢唐樓樓齡達六十年,業主一直要求市建局入場,惟該局評估後,認為重建兼善里,將面對規劃、財務及居民安置調遷等方面的困難,估計單是收購及補償業主已耗資近百億元,重建後住宅單位數目更大減,因此必須引入新規劃重建模式。
韋志成昨日在其網誌中指出,兼善里建築群包含兩列九層高的舊樓,共有約七百四十個面積平均六百五十平方呎的住宅單位,總住宅樓面逾四萬五千平方米。
他指該處若要重建,需增加綠化面積、留有一定樓宇間距及符合高度限制等,以滿足現行社區規劃的設計指引及法規,故預計重建後樓面面積會縮減至四萬平方米,單位數目會較現時少一百個,形容從發展角度而言此舉是「開倒車」。
他續指,由於兼善里樓群涉及的業權眾多,以現時市建局「市價加津貼」的收購模式,粗略評估收購及補償支出接近九十五億元;由於新建樓面減少,重建項目收入料只會達總發展成本的三分之二,市建局在未來數年要處理多個重建項目,若同時重建兼善里,勢對該局造成沉重財務承擔。
韋又提到,兼善里現有約三千伙劏房戶,妥善處理租戶的調遷安置亦是一大難題。因應現時龐大的公屋需求,市建局必須審慎評估受影響家庭的遷置需求,以免因重建單一小區,影響其他同樣正在等待上樓的基層家庭。
他稱,年前已提倡「規劃主導」的市區更新模式,為兼善里及其周邊土地,制訂較大範圍的小區規劃藍圖,包括考慮重新規劃網格狀的舊式樓宇道路布局,整合區內康體設施。韋強調,面對兼善里一類舊樓群艱巨的重建問題,市建局不會坐視不理,但要審慎研究不同規劃的可行性,同時與不同政府部門合作,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實踐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