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沅彤報道】求職騙局時有發生,不法分子更抓緊青少年「搵快錢」心態,以及易受朋輩影響的弱點,向他們下手。二十五歲的阿豪兩年前在朋友介紹下應徵代購工作,豈料是一場層壓式推銷騙局,一個月內損失近七萬元,更被游說借貸至近月才還清款項。社工提醒青少年,勿盲信「搵快錢」等招聘花言巧語,求職時要留意公司的可靠性。
中二輟學便投入社會的阿豪,前年聽聞一朋友轉行做紅酒及奶粉代購生意後收入大幅改善,令希望轉換環境的他躍躍欲試。該名朋友首次帶他到公司時,阿豪即被要求簽約並繳付五千多元的「代理權費用」,雖然當時他不太了解實際運作模式,但基於對朋友的信任亦照樣付錢,「諗住識咗十幾年,唔會為五千蚊呃我。」之後該朋友多次帶阿豪出席公司的「分享會」,但從未提及具體如何賺錢,該朋友其後游說他再付六萬多元換取更高「評級」,聲稱日後可分得更多佣金,更安排他用假糧單向財務公司借錢繳付。
原預想代購工作是透過一買一賣賺錢的阿豪,發現「入行」一個多月以來只是不斷出席分享會,更被吩咐介紹其他親友加入,令到他開始有感受騙,但因已經繳付巨額不敢貿然抽身,拖延三個月後才退出,借貸款項終花了近兩年才還清。現時回想起來,阿豪感到非常後悔,「唔應該貪心,就算係好朋友都可能會呃你。」不過他亦慶幸自己抽身得及時,提到有另一朋友最終被騙四十萬元。
青協青年就業網絡單位主任張志偉指,騙徒瞄準青少年的心理弱點,安排背景相近的人關心他們,以減低其防備。他引述青協近日調查發現,近一成受訪青少年曾墮求職陷阱,當中以二十多歲的大專生佔多,顯示即使學歷較高亦會受騙;提醒青少年求職時留意公司資料是否可靠,未上班前不應「貼錢打工」。他又提到,調查反映不少受訪者對見工時,披露身份證及銀行卡等個人資料的敏感度不足,指出騙徒或會盜用資料作不法用途。
為迎合青少年網上求職的趨勢並避免他們受騙,青協今年首舉辦網上「青年就業博覽」求職平台,提供逾三千個職位空缺,當中包含五百多份暑期工,涉及餐飲、銷售、顧客服務等不同工種。青協會要求僱主提交商業登記證,並檢視職位的薪酬、工時等詳情後,才開放予青少年申請,確保公司及職位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