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津杯水車薪 窮人續增

由政府成立的扶貧委員會本周六將舉行高峰會,據知會以鼓勵商界介入貧窮問題為主題等多方面扶貧。距離上次高峰會一年多時間,政府推出不同現金福利政策,包括改善長者生活津貼、優化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等,但貧窮人口持續上升,其中非綜援在職貧窮人口更達四十五萬九千一百人,惟職津僅為兩萬多人脫貧。有委員認為,政府有必要再度大手筆改革職津,包括進一步放寬工時及入息限制;有委員則指,津貼對改善基層生活力度不足,促請當局在鼓勵就業及釋放勞動力的政策上落工夫。

港府去年發表的《2017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顯示,非綜援在職貧窮住戶為十三萬八千多戶,貧窮人口約四十五萬九千多人,較一六年增加逾一萬人。勞工及福利局一六年推出針對改善在職貧窮的「低津」,即職津的前身「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一六/一七年度有五萬二千多宗獲批津貼的個案,惟報告反映計劃僅為兩萬多名非綜援在職貧窮人士脫貧。

工時規定致受惠者少

計劃一直為人詬病,當局去年四月以職津取代低津,並作多項改革,包括容許申請人與家庭成員合併工時、全面調高資助額、兩級制津貼變為三級制、在半額及全額之間新增一層四分三的津貼等。立法會文件反映,截至今年二月,一八/一九年度有七萬三千多宗獲批津貼的個案。

委員施麗珊認為,改革後的職津在工時及入息等限制仍將不少有意申請的打工仔拒諸門外,即使未來可利用電子申請,亦分別不大,因工時規定才是受惠人數少的主因,促請當局大幅改革。

另一委員鄧家彪直言,受惠人數不理想,反映職津對改善在職貧窮問題是杯水車薪,遠水不能救近火,認為不能單靠派發津貼作為問題的解決方法,「(政府)派津貼派得幾耐」,建議政府着手釋放婦女勞動力,如提供託兒服務等,另進一步鼓勵及資助中高齡就業。

另外,去年扶貧高峰會的主題為社會房屋,政府早前宣布會預留廿億元,用作支持非政府機構興建過渡性房屋。截至今年二月,共有九個非政府機構營運共六百一十三個單位,當中以房屋協會的「漁光村」項目最多,提供二百一十七個單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