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中亂港有庇護 難怪漢奸特別多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十二」這個數字有着很特別的意義,代表一個輪迴,如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天有十二個時辰,十二個生肖周而復始,連天子的冠冕上都有十二旒。如今「十二」被賦予了新的意涵,它既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顛倒黑白、斷送法治的恥辱標記,也是正義傳媒不屈不撓、為捍衞新聞自由而堅持不懈的堅毅象徵。

不屈不撓 誓討公道

二○一七年六月四日,堪稱香港新聞史上的恥辱日。東方記者當時正在採訪六四維園集會,不料遭壹傳媒黎智英粗口辱罵「×你老母×」、「我影×咗你嘅相」、「我實會搵人搞×你」,其惡形惡相,比街頭爛仔有過之而無不及。東方記者深感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報警求助,警方也依刑事恐嚇罪完成調查,並於去年八月傳召黎智英錄口供,然而警方呈交搜證予律政司後,一直如石沉大海,律政司拖延近兩年拒不檢控,如果這還不是包庇,甚麼才是!

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東方及受害者先後十一次致信律政司追問辦案進展,律政司總是以一套虛詞廢話敷衍,不是「正在諮詢法律意見」,就是「不評論個案」、「沒有補充」,大耍花槍,更有兩次沒有回應,嚴重違背《罪行受害者約章》規定的律政司必須於十四天內給予申訴人答覆的承諾。此案激起人神共憤,立法會議員、學者拍案而起,東方全體仝人悲憤莫名,連申訴專員亦看不過眼,發表調查報告直斥律政司做法不可接受。忍無可忍之下,受害記者發出第十二封信,質疑律政司既不控告又不交代調查進展,是否懼怕黎智英背後的外部勢力?港府內部是否有「凡東方必打壓,逢蘋果必包庇」的政策?若律政司繼續置之不理,受害人不排除就案件提出私人刑事檢控,誓要討回公道。東方從來是鐵骨錚錚,不信邪,不怕鬼,若律政司以為將案件掃入櫃桶底,一拖了之,那是打錯了算盤!

這十二封信直如十二支利箭,擊中了港府畏洋如虎、助紂為虐的痛點,戳破了香港「法治之區」的皇帝新衣。事實上,此案案情簡單,證據確鑿,律政司要麼告、要麼不告,至今態度曖昧,分明是心中有鬼。這個「鬼」,就是律政司不想告或不敢告黎智英,但又擔心這麼快放生會激起公憤,因此採取拖字訣。律政司的庇奸護淫之心,枉法曲法之志,可謂有目皆見,既然如此,律政司何不直截了當地公開立場:黎智英享有免於被檢控的「治外法權」呢?

封建社會,權貴獲朝廷頒發「鐵券丹書」,犯法不會被治罪,如今黎智英也享有同樣的待遇。以秘捐反對派黑金案為例,儘管金主黎智英及收錢政客全部供認不諱,律政司卻以「證據不足」為藉口放生,根本是侮辱公眾智慧;再如黎智英是佔中策劃者,更是積極參與者,然而佔中案拖了四年多,僅有九名佔中搞手被判「煽惑」及「妨擾」等罪名成立,日前判刑,身為罪魁禍首的黎智英卻至今逍遙法外。

更有甚者,近日有消息人士放風,指警方早已將另外五百名佔中人士的搜證呈交給律政司,但一直沒有下文,顯示黎智英等人將被放生。律政司壓住佔中卷宗不處理的一幕,與東方記者被刑恐案何其相似乃爾。更不說回歸二十多年來,香港風風雨雨,無日安寧,而每一種亂象後面都有黎智英及其旗下壹傳媒的身影,但律政司從不敢動其一根汗毛,活脫脫「和尚打傘,無法無天」,而這把「傘」,就是律政司提供的將黎智英裹得嚴嚴實實的超級保護傘。

律政亂法 雙鄭禍港

律政司掌管檢控大權,不是守護公義,懲惡揚善,反而庇護惡貫滿盈的嫌犯,充當反中亂港勢力的保護傘,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又是多麼的令人悲哀!有人說鄭若驊是「史上最差律政司司長」,也有人認為鄭若驊僭建授人以柄,不得不與黎智英達成枱下交易,這當然都有道理,但不得不說的是,庇奸護淫並非律政司一個部門的責任,亦不是鄭若驊一個人說了算,而是回歸以來歷屆政府的既定政策,只是「官到無恥膽自大」的林鄭月娥政府變本加厲,於今尤烈而已。眾所周知,林鄭甫上場就公開提出與反對派「大和解」,她本人更不避嫌疑出席反對派黨慶且捐款,納上「投名狀」,而由林鄭「眾裏尋她千百度」才找來的鄭若驊自然心領神會,合演了這齣「律政亂法」、「雙鄭禍港」的醜劇。

說起來可悲,從一國兩制的設計者鄧小平強調「港人治港」必須是以愛國愛港人士為主體的「港人治港」,到歷屆中央領導人強調要壯大愛國愛港力量,再到近年中央強調對香港有「全面管治權」,說得無比動聽,事實卻是恰恰相反,回歸後,高高在上的還是港英餘孽,呼風喚雨的還是洋奴漢奸,備受打壓的還是愛國愛港人士。東方報業為民喉舌,一直遭到政府百般打壓且不說,就以佔中案為例,大部分搞手毫髮未損,更不時越洋「哭秦庭」唱衰中港,威風八面,反觀忠於職守的警員卻被速判重判,不滿佔中、向黎智英掟豬雜洩憤的三位民間志士一早已鋃鐺入獄,對比是何等分明,反差是何等強烈,既然「反中亂港乜都得,愛國愛港就死得」,香港亂象叢生又有甚麼好奇怪的呢?

曾有人問,堂堂大中國,上下五千年,為甚麼漢奸特別多?答案其實很簡單,從屈原投江到檀道濟被殺,從岳飛屈死風波亭到袁崇煥被分屍食肉,在在證明愛國者難有好下場。如今香港妖孽當道,烏煙瘴氣,人心愈走愈遠,正是港府是非混淆、敵友不分的必然結果,而中央用人不明且無力撥亂反正,同樣難辭其咎。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楚漢之爭中,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落得自刎烏江、為天下笑的可悲下場,如今正義傳媒與反中亂港勢力殊死作戰,備受打壓卻一直孤立無援,愛國愛港力量心灰意冷,一國兩制荒腔走板,理之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