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楫中流:治絲益棼

特區政府去年公布財政預算案,庫房水浸「派糖」措施卻厚此薄彼,引發民怨,於是弄了一個「關愛共享」計劃,「補漏拾遺」,向合資格的「N無人士」派發四千元;拖拖拉拉搞了一年多,上月底截止申請,據說截至四月二十九日,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簡稱「職津處」)共收到約三百二十多萬份申請,由四月九日開始,已就約七萬宗成功申請個案指示銀行發放款項,目標是於年底前完成處理所有申請。不過,由於職津處處理申請表格工序複雜,臨時招聘的人手培訓不足,年底人人收到錢的機會十分渺茫,搞不好要等到明年政府公布二○二○/二一年度財政預算案,才完成這個派錢四千元的「偉大工程」!

特首林鄭月娥不久前在立法會答問大會說,由於申請人數太多,令職津處人員「疲於奔命」。實情卻是職津處人手嚴重不足,而且管理混亂,有報道指職津處的辦公室內亂放申請表格,並非按收表時間排序,隨時會出現「遲交早收錢、早交無錢收」情況。職津處因應這個派錢四千元計劃,聘用約七百名員工,此外,亦以合約聘請了一批合約期限三個月的退休公務員及搬運人員,處理表格的運送工作。由於職津處根本無足夠人手處理共三百二十多萬份申請表格,行政程序混亂加上管理不善,亦導致出現遺失表格的甩轆現象。職津處日前表示,現階段未能提供符合申請資格的數字,若申請人在五月底仍未收到通知,可在六月三十日前致電或電郵職津處查詢。林鄭說申請拿這四千元的人太多,令職津處人員窮於應付,即是說政府低估了申請人數。那麼,設計這個派錢計劃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應否承擔責任?

二○一一年,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曾俊華宣布向年滿十八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次性發放六千元,合資格人士只需進行登記,銀行過數,手續簡單,沒有擾民。今天,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一個匪夷所思的派錢計劃,化簡為繁,由於需要審查申請者的資格,耗用大量行政資源。這是「治絲益棼」的最典型例子。「治絲益棼」的意思是說「理絲不找頭緒,結果愈理愈亂」,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對頭,反而使問題更加複雜,典出《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一個原本可以十分簡單的派錢四千元計劃,要跨越三個財政年度預算案,恐怕只有香港史上最廢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才做得到。

特區政府從來沒有「還富於民」的觀念,「派糖」也好,派錢也好,都是在輿論壓力底下,心不甘、情不願的去做,所謂「以民為本」,不過是誑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