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近年引入現代科技改善環境衞生,惟成效不彰,最新推出太陽能鋁質垃圾收集站,試驗初期旋即故障,自動感應活門無法關上,居民指作用不大,垃圾一袋袋棄置在旁。去年引入的太陽能廢物壓縮箱亦問題多多,投入口太小,壓縮功能時有故障,至今未有改善。垃圾收集新科技耗資共逾百萬元,立法會議員批評裝置設計離地,成本效益低,質疑該署為何不直接引入已改良的版本。
大埔黃魚灘村垃圾收集站是太陽能鋁質垃圾收集站(簡稱鋁站)的首個試點,約五米長、三米高的長方形垃圾站,外形與鄉村式垃圾站相似。正面共有六個紅外線自動感應活門,只要於開口前揮揮手,投入口閘門會自動打開,由頂部太陽能板發電;每兩個投入口連接着站內一個活動式垃圾箱。鋁站並非密封式設計,旁邊有一道矮門,供清潔工進入收集垃圾。裏面有一部抽氣扇和照明系統,站內亦同時放有多個垃圾箱和雜物。
現場所見,鋁站內垃圾不多,反而站外供棄置大型家具垃圾的空地卻有十數個垃圾袋,孳生蚊蟲。大埔區議員劉志成指,鋁站啟用至今約兩個月,部分街坊仍未適應有關運作,他更發現其中一個感應活門時有故障,打開後未能關上;門上的走馬式顯示屏亦時有失靈,未能完整顯示句子。他認為顯示屏的作用不大,街坊要等待好幾秒才能讀完整句訊息, 費時失事。
除鋁站外,食環署去年二月耗資逾七十萬元,於十二個位置偏遠地方試用二十四個太陽能廢物壓縮箱。內置的感應器每七分鐘會掃描垃圾箱一次,當垃圾量達七成或以上,會自動啟動壓縮程序,以增加垃圾箱儲存量。其投入口同樣採用紅外線自動感應,當使用者進入二十厘米範圍,活門會自動打開。兩者均由壓縮箱頂部太陽能電池板發電。
本報去年報道,壓縮箱投入口過細,無法放入家居垃圾袋,不少人寧願用傳統垃圾箱,亦有人稱不知壓縮箱用法,以為是回收箱,指政府宣傳不足。事隔一年,記者再巡視多個試點,發現問題未有改善。
灣仔大坑徑兩個太陽能壓縮箱內空空如也,反觀旁邊五個綠色大型垃圾箱已告爆滿,堆滿多袋家居垃圾。元朗山貝村亦有兩個太陽能壓縮箱,其中一個閘門打開,貼有「有待維修」的字樣;另一個即使放滿垃圾,仍未見啟動壓縮程序,記者在場守候約八分鐘,壓縮箱仍毫無動靜,垃圾原封不動。深井深井村路兩個太陽能壓縮箱,兩個自動感應活門在未有人接近的情況下長期打開,遑論啟動壓縮程序。
食環署今年二月於立法會上表示,去年六月曾改良一次壓縮箱的設計,引入六個加設指示燈及透明投入口的壓縮箱,但仍有改善空間。該署已物色一間科技公司合作研發新的壓縮箱,並預計於今年四月至六月測試。
「市民等咗好耐,但食環試嚟試去都試唔好。」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對食環署的科技應用表示失望。她認為鋁站的設計離地,而且沒有壓縮功能,成本效益低。而太陽能壓縮箱問題多多,要經多番改良,質疑該署為何未有同一時間測試多款壓縮箱,或引入已完成試驗或改良的版本。
食環署發言人回覆指,大埔鋁站初步測試效果良好,現計劃在元朗三個鋁站加裝有關設施,並在站內加裝通風、照明及滅蠅等裝置。若試驗效果理想,該署會考慮在其他合適的鋁站使用,而整個太陽能鋁站試驗計劃的裝設及測試費用大約為三十八萬元。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