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口老化致公立醫院骨科門診輪候人龍愈來愈長,若病人同時要進行關節置換手術(俗稱換骹),變相要排兩次隊,以病人居於港島西為例,他需先排三年半骨科門診,見醫生後再排多一年的「換骹隊」才能做手術,前後需等足四年半。有骨科私家醫生坦言,近年愈來愈多公院病人關節「痛到頂唔順」轉而求診私家,「如果無積蓄,或家人無辦法夾到錢,晚年就真係好陰功。」
目前各醫院聯網的骨科門診輪候時間均需一百周以上,即病人至少要等兩年,港島西聯網最嚴峻,穩定新症病人要等三年半;換骹手術輪候時間(換骹隊)方面,截至三月底,新界西平均要等二點八年,港島東要等一年半,其他聯網則等大約一年。
骨科專科醫生黃仕雄表示,以目前公立醫院做法,合資格排「換骹隊」的市民其實已痛到要做手術,這批病患人往往前後至少折磨三、四年,近年愈來愈多人輪候中途便放棄,索性向私家求診。市面換骹手術一般約十三至十四萬港元,並非人人負擔得到。他續指,有個六十多歲婆婆膝關節痛了多年,排了兩年骨科以為可做手術,誰料醫生告知:「你仲要排多四年呀!」家人其後安排婆婆轉睇私家。黃又稱,骨科痛症雖不如癌症般有迫切治療之需,但影響長者生活,拖得愈久,痛得愈嚴重,病人或因行動不便而足不出戶,甚至因缺乏社交等誘發情緒病。
目前不少公立醫院設有關節置換中心,但未有效紓緩輪候時間。黃指出,部分老人病如白內障或青光眼等都有公私營協作計劃,資助病人以公院費用看私家,他倡議將換骹手術納入計劃。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公院的服務容量已超負荷,無論醫護人手及設施配套都無法滿足需求,除了吸納更多海外醫生,他同意將換骹手術納入公私營協作計劃,資助病人換人工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