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張黑洞照片 港人天文學家助講解

【本報訊】人類首張黑洞相片於上周三全球多地同步揭曉,為人類揭示了黑洞在宇宙的真實形態。天文台發表「氣象冷知識」進一步解釋該位處M87星系的黑洞之謎。有份參與是次黑洞觀測研究的港人天文學家陳志均解釋指,實際上的大小其實只有照片呈現的三分之一,而其四周的橙色環則來自黑洞附近的吸積盤,當黑洞吸引物質時,物質就會呈現一個吸積盤並跌進洞內,過程中會釋放光線和熱能,天文學家就憑吸積盤釋放出來的無線電波,觀測其特性。

天文台發表「氣象冷知識」

太空館助理館長陳俊霖表示,黑洞是宇宙重力中好強的天體,其強度連光在表面都無法逃脫,在外無法觀測光線,因而稱之為黑洞。

黑洞的邊界又稱為「事件視界」,由於未能在外面觀測到內部發出的光線,故天文學家只可透過觀測事件視界以外物質情況,來推斷黑洞的物理特性。

究竟M87星系的黑洞相距地球有多遠?陳解釋指,光已經是世界最快速度,而一秒時間,就可以由地球去到相距三十八萬零四千四百公里的月球,而到達更遠的太陽就需要八分鐘,但是要去到黑洞,就要飛足五千五百萬年才能到達,即地球與黑洞距離有五千五百萬光年。

參與觀測M87星系黑洞

天文學家陳志均表示,團隊是以「事件視界望遠鏡」觀測M87星系中心的黑洞,拍攝時須將世界各地八個射電望遠鏡互相連繫,形成一個相當於地球直徑般大的望遠鏡。天文學家要記錄黑洞附近放出來的一些無線電波,再利用電腦運算的方法,把望遠鏡的數據結合,從而得出照片。

陳俊霖續指,天文學家觀測的是無線電波而非可見光,故吸積盤的顏色是後加的,而吸積盤光暗即反映無線電波的強弱,強弱分布亦與廣義相對論有關,圖像亦印證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黑洞般的極端環境仍然可以套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