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鴻爪:日本脫中 談何容易

今年五月一日開始,日本「平成」年代落幕,「令和」時代揭幕,由於「令和」兩字來源於日本詩歌集《萬葉集》,也是日本有年號以來首次採用出自日本典籍的年號,因此不少人驚呼日本謀求文化「脫中」,連內地官方傳媒也一度認同此說法。然而過了不久,人們又發現「令和」兩字仍然根源於中國文化,日本人想「脫中」真是談何容易。

《萬葉集》是日本於公元四世紀至八世紀的詩歌總集,相當於中國晉朝至唐朝中期,其時日本尚未有自己的文字,因此詩集均由中文寫成。

「令和」兩字源於詩集第五卷的梅花詩:「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熏珮後之香。」稍有中國古文根基的都知道,此梅花詩也不像詩,倒像駢體文,與中國浩如煙海的詠梅詩相比,格調並不高。說到底,日本人當初是學習中國人做詩,也就是民間大老粗的水平。

另一方面,「令和」兩字在中國古文也並非罕見,譬如以發明地動儀出名的東漢人張衡,不僅是科學家,文章歌賦一樣妙絕,在其《歸田賦》中就有「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字眼。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誰敢說日本的《萬葉集》就完全是原創呢?

至於日本年號的傳統,更可以追溯至中國漢朝。日本最早年號是公元六百四十五年的「大化改新」,未嘗不是受到武則天皇帝竊取唐朝江山的改朝換代影響。後來李隆基開創開元盛世,其中一個年號叫「天寶」,日本後來亦改年號為「大寶」,未必是巧合那麼簡單。

總而言之,日本文化源於中國文化,日本歷史與中國歷史密切相關,一旦「脫中」,日本文化就淪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這就難怪,縱然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就開始「脫亞入歐」的進程,惟直至今日改元,仍然在中華文化中打轉。相比之下,英國「脫歐」雖然過程反覆,但其實簡單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