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移植是末期腎病患者首選腎臟替代治療方法,因可延長患者壽命,亦可令患者接近完全康復。與透析相比,腎移植使患者享有更好生活質素,長期治療費用也比透析低。腎移植已在世界各地進行多年,香港腎臟移植則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而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已就器官移植制訂相關法例和監管機制,亦有輪候腎臟移植病人名冊,但仍面對嚴峻挑戰。
器官不足是世界各地面對的難題,人口及慢性腎病患者不斷增加,加上醫療技術進步,等候名單上患者人數不斷上升。香港各機構多年來向市民推廣器官捐贈,但遺體器官捐贈率過去十年沒改善。去年全年只有六十宗遺體腎臟移植,等候名單卻有超過二千二百名患者,許多病人在等候期間病逝。
香港每年每百萬人僅有約六人會在死後捐出器官,現在是時候有系統地分析和研究相關障礙因素。鑑於深切治療病床不足,瑪麗醫院成人深切治療部最近成立了重症監護外展小組,為非深切治療部重症患者維持生理和心肺穩定,加強病人治療,使得已確定腦死亡病人不會失去作為器官捐贈者機會。瑪麗最近也成功進行本港首宗血型不相容腎臟移植,醫管局也剛推行腎臟配對捐贈先導計劃。然而,公營醫療極度人手及資源短缺,對器官移植推廣和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器官移植必須遵守醫學倫理與道德標準,否則,對弱勢社群造成身體傷害,還會損害公眾對醫療制度及從業者信任。販運或販賣器官明顯不可接受,而且犯法,而其他像非親屬活體捐贈、保持各方利益中立及器官分配與接受排序機制等議題都需小心處理。器官移植是複雜課題,腎移植要持續發展,除了前瞻性領導與協調,還需社會各界支持和積極參與。
陳德茂教授
香港移植學會前會長、亞太腎科學會前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