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30%中小學生藏自殺風險

學生自殺問題備受關注。一項調查發現,約三成受訪中小學生有潛在情緒問題及潛在自殺可能,家庭狀況及環境的轉變,例如單親、升讀中學、適應新的社交圈子等,均容易困擾學童的情緒。專家指無助感、感到與人疏離、自我累贅感愈高的學生,自殺風險亦較高,需要適切支援,建議提升學生主觀快樂感、復原力及自我效能,減低他們自殺的風險。

明愛賽馬會「家.友.導航」社區伙伴計劃去年九至十月,向來自四間共六百七十四名小五及小六學生,以及來自四間共八百三十三名中一及中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邀請他們填寫「自殺潛在可能量表」,問題分為焦慮與鬱結、家庭困境、自殺意念三個類別,分數由○至三十分,得分十一分以上的學童為潛在個案。

調查發現,小學生樣本中,共有三成二,即二百一十六名同學在自殺潛在可能量表的得分為十一分或以上;而中學生樣本中,百分之二十八點八、即二百四十名同學評分為十一分或以上。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指十一分或以上屬危險個案,主觀快樂感較低、焦慮與抑鬱較高、自殺意念或行動較強,認為情況非常值得關注。

七成學生曾因不幸事自我責備

在評為危險的個案中,分別有四成及三成一的小學生及中學生,曾想過自殺;兩成四及兩成八的小學生及中學生更曾傷害自己;分別各有六成的小學及中學生感到悲傷;七成的中學生個案更感到緊張。

調查亦發現,危險個案較易產生焦慮及鬱結,分別各有七成的小學及中學生曾因遇到不幸事件而責備自己。四成二學生的父母經常呼喝他們;部分更面對家庭暴力,分別有四成半及五成八的小學及中學危險個案,曾遭父母狠打。

機構籲關心協助面對負面情緒

香港明愛家庭服務服務發展主任李普光建議,多加關心經歷家庭狀況及學校環境轉變的青少年,邀請他們一起同行及協助他們面對負面情緒;投放資源於提升家長情緒管理及管教的工作,以及改善學生朋輩關係,鞏固青少年的家庭及朋輩支援網絡,減低他們的自我累贅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