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素指標與市民健康息息相關。港府建議收緊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和微細懸浮粒子(PM2.5)的指標,但後者可容許超標次數由九次大幅放寬至卅五次。有立法會議員質疑修改指標是為令政府工程能符合標準而度身訂造,亦有議員炮轟現時臭氧污染問題嚴重,但當局未有計劃收緊指標。有環保團體形容檢討為「假收緊」,對市民健康並無益處。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昨討論空氣質素指標檢討,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指,在現行標準下「僅可達標」的情況,在建議的新指標下變成不達標。以東涌為例,一二年有五十多日的PM2.5濃度高於新標準,空氣質素要明顯改善才能達標,故建議的新標準絕對是收緊。
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批評,政府引述多年前數據,但根據一八年數據,大部分地區PM2.5濃度均可達到新修訂指標,質疑指標仍有收緊空間。議員陳志全表示,近年臭氧濃度不斷上升,但當局甚少交代原因,他憂慮是與跨境基建落成有關,質疑「政府係唔係發展行先?」
謝展寰指,當局認為二○二五年前本港臭氧水平未能達到世衞最終指標,故目前未有條件收緊,但當局有計劃與廣東省合作改善臭氧問題。議員梁繼昌動議取消放寬PM2.5容許超標次數至的卅五次的建議,並收緊臭氧等的指標,獲大比數通過。
健康空氣行動高級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形容,政府放寬容許超標次數做法是取巧及「搬龍門」,非以市民健康為首要考慮,即使修訂獲通過,本港空氣質素指標仍然遠落後於世衞指引,要求政府立即撤回有關建議,並落實更徹底的減排政策。
另外,由多個團體成立的「空氣質素指標檢討」關注組昨到立法會舉行聯合行動,批評放寬PM2.5的可容許超標次數上限是罔顧公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