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唔計塑累人食膠蠔

海洋盡是微塑膠,生蠔亦不能幸免!不少港人愛吃的生蠔,無論本地養殖或進口均受「膠害」,本報在全港街市及養殖場購買十八個樣本,並委託香港教育大學研究團隊檢測,結果發現全部樣本均含微塑膠,最嚴重的樣本每克含膠量比外國同類測試結果高逾四倍,有樣本每隻含逾五十粒微塑膠。環保團體表示關注,又指海產吞噬愈來愈多膠,從而影響食物鏈,微細膠粒有機會進入人體血管及淋巴系統,干擾內分秘及影響生育能力,促政府盡快制訂實際走塑時間表。

陽江泥養蠔樣本 含膠量最高

本報近日在黃大仙大成街街市、荃灣楊屋道街市、大埔墟街市以及數個在流浮山的蠔養殖場,購得共十八個樣本,並委託教大科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霍年亨與其研究團隊檢測,結果顯示全部樣本平均含膠量為十二點七粒,而每克則含有一點一七粒,當中有約七成半微塑膠為纖維。現時未有一個關於海產含微塑膠的國際指標,以大西洋的樣本每克含零點四七粒微塑膠比對,大部分樣本均超標,其中購自大成街街市的泥養潮州蠔仔,每克含量高出逾四倍。而荃灣楊屋道街市的陽江泥養蠔微塑膠總量最多,一隻淨重約廿八點五克的蠔,含有多達五十四粒微塑膠。

微塑膠泛指大小五毫米以下的塑膠微粒,雖然目前暫未確認人類進食微塑膠對健康有何影響,惟外國團體曾驗出最細小的塑膠微粒,可經血管進入淋巴系統及直達肝臟,大量積聚體內恐釋出有毒化學物。

議員建議當局立法管制使用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指,多項研究顯示本港海洋微塑膠污染嚴重,可影響魚類及海產健康,市民進食含微塑膠的海產,塑膠微粒可在肝臟積聚,有機會干擾內分秘系統,對兒童及孕婦尤甚。陳指港府對微塑膠圍港責無旁貸,卻一直無動於衷,促當局制訂應對時間表減塑,亦應主動進行全面研究。

香港蠔業集團創辦人陳樹鋒坦言,微塑膠污染是全球面對的挑戰,對檢驗結果並不驚訝,業界無力控制水質,希望市民能夠減少棄置塑膠,政府亦應提供支援及實際行動去改善水質。另外,立法會議員郭偉強建議,從源頭解決問題,如立法管制微膠粒的使用,並與鄰近地區協商,使用替代品取代微膠粒,以杜絕微塑膠問題蔓延。

環保署卸責:無國際監察標準

食安中心發言人指,一六至一八年抽取超過一千八百五十個蠔樣本作化學及微生物檢測,全部通過測試,過去三年中心亦沒有接獲蠔類含塑膠的投訴,惟現時食品法典委員會未有就微塑膠在食物安全方面訂立標準,中心會繼續留意相關的發展。環保署發言人指,基於國際間對微塑膠的環境監測方法未有統一的標準及規範,現時未有就微塑膠在本港水域進行定期監測。

圖:吳啟偉、關萬亨

文:林建平、江潮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