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擬放寬買位院舍全面輸入外勞尚未成事,安老業已同步要求容許合約院舍非資助部分輸入外勞。現時社會福利署會以公開投標方式,選擇營辦機構為身體機能達中度至嚴重受損的長者提供安老院舍服務,即合約院舍,有業界人士指,現時卅一間合約院舍,已有至少七間由私人公司投得,由於政府只提供約六成的資助額,其餘四成須由營辦機構承擔,認為政府可以倣效當年放寬私院輸入外勞做法,容許合約院舍的非資助部分輸入外勞。
本港過去一直容許私院輸入外勞,包括已參與社署「改善買位計劃」的買位院舍,惟○三年爆發沙士後,本港失業率達到百分之八點七的歷史新高。港府為保障本地打工仔優先就業,社署在與買位私院簽訂協議時,加入條款規定不可輸入外勞。隨本港經濟逐漸改善,加上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令私院面對嚴重人手不足問題,經過安老業界多年的爭取,終在一四年撤銷部分規定,容許私院非買位部分輸入外勞。
政府雖然對私院非買位部分解禁,惟亦設下人手比例限制輸入外勞的數目,如私院聘用的護理員薪酬達到工資中位數,其比例是二比一,即兩名本地打工仔對一名外勞;如護理員的薪酬未能達標,則須按三比一的比例,以保障本地工人就業。
有安老業界代表指,明白政府擔心資助院舍輸入外勞會引起公眾疑慮,擔心變相以公帑聘請外勞,但認為當局即使不能說服勞工界容許資助院舍輸入外勞,亦可參考當年私院的做法,批准合約院舍的非資助部分輸入外勞,原因是現時卅一間合約院舍,政府只提供約六成的資助額,其餘四成則由機構承擔,認為可藉此紓緩人手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