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居計劃 青年睦鄰享關愛

【本報訊】過渡性房屋被視為應付住屋需求的緩兵之計,救世軍去年十一月推出「『住+』土瓜灣下鄉道社會房屋計劃」,涉及五十三個單位,至今二百多人受惠。計劃特色為「共居」,讓基層家庭及低收入年輕人共住,有青年住戶於昨日舉行的啟動禮分享居住感想,指中學時期因家庭問題而住進青年宿舍,入住「住+」後始有鄰居關心,感覺猶如親人;青年住戶每周亦會用兩至三小時做社區工作,包括舉辦糖水會,聯繫鄰里感情。

舉辦糖水活動 回饋社區

「『住+』土瓜灣下鄉道社會房屋計劃」單位面積由三十六點五至一百二十點一平方米不等。二十二歲的阿元上年因年齡規限而搬出青年宿舍,他當時發現七十呎劏房的租金每月高達六千元,現為學生的他難以負擔。他成功申請「住+」計劃,現時與兩個家庭同住一單位,其房間有一百呎,租金為其收入的兩成五,即約一千五百元。他指以往與青年同住時多傾打機、踢波,現時鄰居會關心其學業及兼職。他與另外五至六名住客組成青年管理團隊,不時舉辦糖水會等活動,未來將會為小朋友舉辦活動,包括課後託管。

運房局副局長蘇偉文、救世軍及社會服務聯會昨午探訪阿元所住的單位,對於港府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出的二十億元的過渡性房屋基金,蘇指局方正草擬基金的使用計劃,會與持份者保持溝通,另預計今年上半年會再有兩個社會房屋項目推出。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指「住+」對象八成為輪候公屋三年以上的人,兩成為其他緊急狀況,現正籌辦專為少數族裔而設的社會房屋項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