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十分有趣的。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開始,「逢九」的大事變化足可以看到世局的更替。
一九四九年是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成功,歷經日本侵略和美國援助的內戰,從農村開始顛覆了整個體制,可卻與歷代農民起義不同,也把中國歷史的發展從近一、兩個世紀的谷底拔脫出來。
一九五九年是毛澤東以政治動員來進行經濟建設,敗於幻想和官僚主義之手,本想替代陳雲的市場化改革,卻帶來人為災荒,還是要回歸到陳雲的市場化改革。
一九六九年是毛澤東以政治動員來清理官僚主義,敗於政治失控。紅衞兵被迫上山下鄉,中央支左部隊實行軍管。軍管失敗,陷入發展的路線之爭,最終消除「四人幫」和政治化經濟發展的戰略。
一九七九年是陳雲的市場化經濟改革再開始,卻受到鄧小平發動的對越戰爭所衝擊,在外交上終結中國的獨立,開始向美國傾斜。
一九八九年「六四風波」始自民眾對鄧小平、趙紫陽家族帶頭的貪腐和通脹的不滿,終演化為美國趁機推動顏色革命式的動亂。鄧小平的鐵腕免除了中國走上蘇聯、東歐崩潰之途。但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中國全面學美國,陳雲的市場化改革被埋沒。
一九九九年中國認定再沒有世界大戰,國防消減,美國卻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測試中國的底線。中國一方面軟弱,另一方面開始思考重整軍備的重要性。
二○○九年是金融海嘯後、也是中國重新思考國際經濟發展與中國對策的時候。四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反映過往依賴美國為主的加工貿易體制的發展道路再走不下去,中國要另闢蹊徑,自尋出路。金融泡沫穿破也突出了中國貪腐造成的龐大資金外流美國的危機。習近平代表着紅二代的登台,開始反思幾十年改革開放,並與共產黨的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連繫起來,而不是像鄧小平時代那樣。
二○一九年中美矛盾全面暴露,中國不可能依靠美國的庇護、全面的美國化而達致中華民族的復興。全面美國化不可行,美國也不會善待中國。中國不過是美國利用來對付蘇聯、壓抑日本,中國一強大便引起美國的恐懼,但是和平演變需時過久,也因為習近平上台而不易推行。二○一九年便是美國回復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那樣,全面攻擊、壓抑、制裁中國。中國的領導層與民眾怎樣取捨呢?
中美貿易談判是試金石,也一如九九年美國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