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三無大廈」數字高企,民政事務總署一一年推出「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及「居民聯絡大使計劃」,協助舊樓成立法團,惟至今僅協助不足一成三無大廈成立業主立案法團,成效不彰。有大廈面對衞生及安全隱患,不但垃圾處處,更成無掩雞籠,南亞漢隨意出入,過去曾發生失竊事件。另有舊樓雖設有法團,惟並無運作,卻因此不符計劃要求,只能靠民間組織協助處理大廈事宜。地區人士及議員批評舊樓支援Hea做,無法解決三無大廈困境,造成社區隱患,浪費公帑。
據政府統計,本港無業主立案法團、無任何居民組織及無管理公司的三無大廈,過去五年徘徊在五千多幢。該署自一一年開始推出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委聘物業管理公司免費為舊樓業主提供專業意見及服務,包括招募業主或租客成為居民聯絡大使,長遠協助這些大廈組織法團。該計劃至今成功協助成立四百一十一個業主立案法團,佔全港三無大廈不足一成。
「承受問題嘅又係我哋,但係冇能力去解決,覺得好無奈。」陳先生早前租住太子一幢樓齡近四十年的三無大廈,自去年大廈清潔工退休後,因沒有法團重新聘請,無人負責清潔工作,大量垃圾雜物堆塞在公眾地方,臭氣沖天,更孳生大量蚊蟲,衞生情況惡劣,他更曾聽聞有南亞漢闖入偷竊的事件。
記者巡視多個舊區,不少居於三無大廈的市民均大吐苦水。有九龍城居民稱,居住大廈業權複雜,加上有多於一個門牌號碼,無法成立業主立案法團,認為政府現行政策欠缺支援。深水埗亦有三無大廈居民指大廈大閘損壞多時,街外人可隨意出入,包括南亞人等,梯間長期囤積垃圾,更曾發生懷疑煙頭燒着垃圾意外和發現針筒等,存治安隱憂。
三無大廈變「無掩雞籠」,部分舊樓雖設有業主立案法團,亦未必見得有管理。在深水埗大南街一幢唐樓居住近五十年的邱女士表示,上址兩年前出現外牆剝落,屋宇署要求有立案法團以進行緊急維修,經多方協助下才成立法團,惟事後該法團從來沒有運作過,有等於無。
邱又指,至今大廈出現許多問題,包括渠務、石屎剝落、天線損毀等。其中邱所住單位外更出現糞渠滲漏,令她困擾多時仍求助無門。她認為舊樓住客對成立法團態度消極,是因為政府欠缺支援:「啲人根本唔知法團要點做,要做啲乜,但政府對我哋完全冇支援!」
「政府講到啲計劃好受歡迎,但其實冇人聽過!」社區前進社區幹事李國權批評,政府對舊樓支援不足,其中居民聯絡大使計劃為義務性質,宣傳只是在大廈內貼通告,居民需要自行交回回條,卻沒有提供遞交方式。而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則是外判予私人公司負責,不少街坊皆聞所未聞。
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批評,政府在處理舊樓管理問題上執行力十分薄弱。他認為長遠而言政府應下放權力予有關部門介入大廈的管理事宜,而該署亦應對相關大廈聯絡主任加強培訓,「佢(民政總署)請太多兼職聯絡主任,本身對條例同政策都係一知半解,結果淪為『紙片人』,根本發揮唔到作用。」
民政總署回覆指,針對樓齡超過三十年而沒有任何管理組織的大廈,一一年起推出「居民聯絡大使計劃」。截至一八年底,該計劃已招募逾三千名聯絡大使,透過大使成立近四百個法團。至於聯絡大使就大廈管理事宜的求助個案,該署則無備存。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