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楫中流:善財難捨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27日)在立法會宣讀2019至2020年的財政預算案,無論經濟前瞻的論述,以至公共理財的闡述,都是了無新意。引言:「即使烏雲密布,背後仍是耀眼陽光,那怕山重水複,也無礙我們對香港前景的信心」;結語:「香港人勤奮靈活,飽歷風浪而遇強愈強。來年經濟環境陰晴不定,但只要保持信心,懷抱希望,團結努力,我們一定可以擺脫陰霾,迎來晴天」。這兩段說話是要表達一些甚麼呢?財政司司長一年一度的重要演說,竟然是文青式語言,一堆講了等於沒講的廢話。

史上最廢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公共理財政策,當然不會有甚麼獨見創獲之處。他在財政預算案「公共財政」節說:「在預算案諮詢期間,我不時聽到市民關心政府在經濟放緩和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會否緊縮開支,抑或會推出措施刺激經濟。我認為目前政府應繼續投放資源,改善及提升公共服務。因此我在籌備這份預算案時,秉持本屆政府的理財新哲學,在確保公共財政穩健的前提下,採取具前瞻性和策略性的理財方針,為香港投資、為市民紓困。」原來林鄭月娥領導的特區政府,有所謂「理財新哲學」,筆者倒要請教「波叔」,真的是願聞其詳。讀了整篇強調「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利民生」的財政預算案,看到的只是秉承了歷屆政府的謹小慎微,目光如豆公共理財風格。如陳茂波說:「現實中資源不是無限,總要有所取捨。政府施政有緩急先後,也要兼顧各方需要。投入的資源再多,也不能馬上解決所有問題,尤其是那些日積月累的社會痛點。但我堅信,只要一步一步切實處理,投入資源,問題始終可以緩解。」這與上屆政府的「理財哲學」有甚麼不同?

「撐企業」包括:寬免商業登記費、科技券計劃恒常化、為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注資、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特別優惠措施申請期、積極拓展自由貿易協定、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以及積極拓展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網絡,加強對外推廣,為香港企業開拓商機。這些政策不外乎沿襲過去的一些不見得有效做法,對陷入困境的中小企業有何裨益?

至於「利民紓困」部分,寬減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寬減利得稅和寬免差餉,全都比去年「縮水」。向領取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的人士,發放額外一個月津貼,以及為DSE考生代繳考試費等,也是延續去年的做法,貫徹特區政府「派糖」措施對基層吝嗇的風格。

這份預算案無法改變人們對特區政府「善財難捨,冤枉甘心」的套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