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億逐步翻新240公廁 旅遊區優先

【本報訊】本港公廁衞生問題長期為人詬病,財政預算案提出增撥逾六億元,分五年逐步翻新食環署管理的二百四十所公廁。消息人士稱,保養程度較差及高使用率的公廁會優先翻新,尤其是位於市區及旅遊區的公廁。有組織批評,措施只屬「外在包裝」,內在軟件才是關鍵,遊客的如廁文明需再教育。

翻新的公廁涉及約二百四十所,佔全港七百九十九所公廁的三成,即每個公廁平均需要二百五十萬元翻新,措施包括改善通風設備及提高公廁的清潔衞生水平。旅遊景點的公廁優先獲翻新,食環署早前透露,旅遊景點附近使用率高的公廁包括山頂凌霄閣公廁、金紫荊廣場公廁、尖沙咀碼頭公廁、洗衣街公廁、鴨寮街公廁及昂坪路公廁等。

食環署過去三年共接獲八千四百宗有關公廁及公共浴室的投訴,而目前僅二百六十四所公廁每日有人當值,其餘七成並無清潔工駐場,這些公廁每天僅進行兩至三次清潔。為提升公廁整體衞生,食環署去年九月起加強巡視及監管公廁承辦商的服務表現,但有關措施僅限高使用率及位於旅遊區的八十三所公廁。

香港廁所協會秘書長崔妙瑩認為,僅翻新本港三成公廁根本不夠,據她了解,本港最少有五成公廁屬高使用率。她又批評有關翻新工程只為公廁外表「化妝」,奈何現時食環將公廁清潔服務外判是以價低者得招標,「廁紙有黑點,梘液係用水溝過」,認為要加強力度監管外判商質素。

市民斥倒錢落坑 促增教育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批評,公廁與民生及旅遊形象息息相關,但港府要用上五年時間翻新僅三成公廁,效率奇差。他又說,本港不少遊客使用公廁的文明需再教育,否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建議港府可效法外國在公廁設立有趣及鮮明的「溫馨提示」,教育遊客正確如廁方法。

作為「公廁最大用家」,的士司機力數現時公廁污水處處,且長期淤塞,認為用六億元改善公廁衞生,最後只會倒錢落坑;不少網民亦認為:「用家唔文明,起到幾靚都冇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