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五歲女童梁凱晴於二○一六年三月中在家突吐出血塊後,一度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三天,兩周後再不適送院搶救但不治,其死因研訊昨日續審。庭上披露解剖報告斷定死者因肺高壓致死,證供又指院方於死者死前一個月覆診時已發現她有肺高壓病徵,並轉介心臟科及排期約五個月後診治,死者家屬對此曾質疑院方有否「延誤」轉介,但專家證人指死者當時未緊急至即時命危,認為院方排期並無不妥,但亦建議院方再遇同類病況應排期提早會診,以降低病人心衰竭風險。
庭上證供指,死者於一五年十一月突然暈倒被送往威院診治,翌年二月底覆診時雖發現她肝脾持續腫大,並疑出現肺高壓病徵,但家屬指院方仍多番強調無即時生命危險,至同年三月十二日死者因吐血而曾留院三天,院方當時一度懷疑她患腸胃炎,及至同月廿七日死者再度不適,同日不治。法醫高永富昨供稱,經剖屍推斷死者的直接致死原因是肺動脈高壓(亦稱肺高壓),但解剖未能找出她生前肺高壓的確實原因,此症可能是死者「身體自然出現引起」並引發病變,屬潛在致命病況,而肺高壓會導致心臟衰竭,可令人猝死。
現職香港兒童醫院兒科及血液腫瘤科的夏修賢醫生,昨就有關專科方面提供專家意見,他指醫療紀錄顯示死者早於一五年十一月開始出現抽搐、氣促,可能已出現肺高壓病徵,但因病況稀有及病徵不明顯,醫生或未能及早發現。至一六年二月二十九日死者到威院覆診時,醫生才發現其心跳第二下聲音較響,懷疑屬肺高壓病徵,當時轉介心臟科跟進並排期同年七月診治,惟死者於該年三月二十七日離世。
對於死者家屬質疑轉介心臟科有否「延誤」,夏認為醫生轉介的做法正確,但排期早或遲視乎醫生判斷病情是否危急。夏據醫療紀錄指死者當時未緊急至即時命危,因肺高壓雖可令人猝死,但無人能預計何時發生,而且肺高壓致死情況罕見,或令醫護難以及早發現病徵。不過夏指肺高壓有一定危險性,建議院方再遇同類病況應排期提早會診,以降低心臟衰竭機會。
死者母親黃佩兒關注死者於死前兩周吐血會否與死亡有關,夏醫生指死者體內出血與其致死的肺高壓無關,反與死者同時出現的肝高壓有關,而兩種「高壓」同時出現非常罕見。研訊今續。
案件編號:CCDI 49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