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大愛:腎移植需評估體質 權衡風險

今年世界腎臟日主題是「人人腎臟健康」,這願望仍有待實現,事實上,現今低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的腎病治療仍有許多差距,前者的慢性腎病患者只有約一成可接受腎移植手術,遠遠低於中高收入國家或高收入國家數字。

60年代透析治療也要配給

人人平等享有接受腎病治療的機會是否必然?假如你生於六○年代,那麼就要看運氣了。當時,老的弱的都不可能有望接受腎透析治療,要是進入第五期腎病而未能及時得到透析或移植腎臟便性命不保,阿門!

腎臟透析是用來延續第五期腎衰竭病人性命,要是也要配給,更遑論腎移植治療。其實並非每個病人都適合或願意接受透析治療,腎臟移植亦然。不過每位腎透析病人都應該給予評估移植可能性,當中主要原因是獲得腎移植後的存活率會高於那些留在移植等候名冊的患者。舉例說,一項超過廿萬名透析患者的研究顯示,移植病者死亡率比等待名冊上的人低五至八成。

換言之,腎移植益處不僅限於提高生活質量,與透析相比,腎臟移植病人可以活得長久一些。隨着香港人口老化,年老腎功能衰竭病者也日益普遍。那麼,他們是否有資格輪候腎臟移植呢?這問題不易解答,理論上腎移植是沒有年齡上限,但醫生會先評估病者體質,權衡手術風險,同時了解患者心願再作決定。

缺乏器官捐贈 可研降低門檻

值得一提,一項多年前的英國研究顯示,所有年齡組的人群中,腎移植病人的壽命均超逾等待名單上的患者。此項結果顯示年齡本身不該左右移植輪候資格,可是當我們面對捐贈器官短缺困境下,降低合適遺體捐贈器官給老年腎病患者的門檻,或是鼓勵活體腎臟捐獻亦屬可取方案。

周啟明醫生

香港移植學會副會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