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教育要多元化

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最重要方法,不是港商投資。在國際上,香港的企業與資金比不上內地和其他國家的大企業。香港企業能作國際經營的有限,反映過去二、三十年過於倚靠在內地的投資、生產與貿易,科技發展落後,創新缺乏,市場競爭力不足。

面對一帶一路大發展帶來的多元環境,香港沒有多少積累下來的資源條件可以依賴。科技與商品可以是國際化,但香港沒有完整的產業科研能力,也缺本地品牌生產與銷售能力,過往只是給歐美企業代工加工,比起台資企業從代工生產到代工研發大有不如。所以,香港只有大地產商和眾多中小製造貿易商,卻遠比不上富士康。而在國際貿易大格局轉變中,歐美日比重下跌,香港更似無法適應。

或許最主要的方法是從根本做起,培養人才,積累知識。香港比不上深圳、廣州有內地強大科研能力支撐,在服務業還可循國際化、多元化發展,比內地走快一步了解一帶一路國家與國際變局,也比外國有更深入廣遠的內地關係與知識。但是,這方面的人才與知識,不可能來自英美大學的工商管理、金融課程,而要重新調整,面向更多元的世界。

香港的大學目前還是依英美大學分校的方式,缺乏英美以外國家文化文明的課程,交流對象還是歐美西方。要準備世界變局,香港的應對只能是大學和專上教育的改革:多元化、多樣化。要多吸收一帶一路國家的師生,建立新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