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交通設備落後難忍 司機衝燈險象環生

近日網上流傳多宗司機衝紅燈事件,九龍灣一條新路更有五輛車集體衝紅燈,本報記者連日在上址直擊,發現不少司機衝紅燈,有人衝燈後更違例掉頭,險象環生。中環的繁忙街道上,亦有司機在轉紅燈後照衝燈,險撞到途人。學者批評本港交通設備落後,應加裝衝紅燈攝影機,增加阻嚇力,減少衝燈。

「停成四分鐘都幾誇張!」去年七月底開通、位於九龍灣沐安街至土瓜灣宋皇臺道之間的一段承啟道,近期出現集體衝燈一幕,有司機直言該處交通燈「蠱惑」,已等三分鐘及對面線已行兩次,在小巴帶頭下才集體衝燈。

記者日前連續數日不分晝夜到場觀察,該路段共有三個燈位,司機集體衝燈的路口最接近宋皇臺道,紅燈時間平均約一分半鐘;另一個與沐泰街交界燈位的紅燈時間長短不一,最長達三分五十秒,不時出現司機等得不耐煩而把車開前,越過停車白線情況。近中午時段,記者更直擊一輛農夫車在紅燈亮起數秒後,仍舊照行,並且在列明「不准掉頭」的標誌前掉頭後絕塵而去,涉嫌雙重違規。在晚上,一輛電單車知已轉紅燈仍舊直衝,跟在其身後的私家車則停下,由於對面行車線不時有泥頭車左轉入地盤,若此時對面線剛巧有車,隨時發生嚴重意外。

業界促引入智能系統 增運輸效率

不但新路有人衝紅燈,在車水馬龍的中環,亦有司機無視燈號照衝可也。日前下午近三時,有司機沿皇后大道西右線行駛,準備轉往畢打街,一輛掛有中港牌的私家車突然由中線駛出,期間前方交通燈已轉紅色,但該車竟視之如無物,紅燈亮起三至四秒後仍照衝,險撞及途人。

根據運輸署資料,市區逾九成交通燈由電腦控制,因應各路口不同時段的行人及車輛流量,設定不同的交通燈號時間及周期,信號周期一般不會多於兩分半鐘。但部分新界區的紅燈停車時間頗長,如天水圍天耀路左轉天福路,紅燈時間可長達四分二十二秒;至於屯門石排頭路左轉往鳴琴路的燈位,最長達五分三十五秒,有司機疑因等得太久而放空,至轉綠燈後未有開車,被後車司機響按提示。

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表示,如在每個衝燈黑點加裝衝紅燈攝影機,定能大大減少違例衝燈的情況,「會有阻嚇性,起碼個(攝影)機一眨,司機就會知自己被捉,會驚。」另外,公共運輸研究組成員鄭衍祺亦批評,本港私家車數量持續增長,對道路使用需求不斷上升,惟交通設備落後,他促請政府引入「智能出行」系統,例如讓交通燈隨車流量自動調節等候時間,提升公共運輸效率。

紅燈時間過長 造成衝燈羊群效應

香港商用車輛駕駛教師協會主席鄭楚光指,停車時間過長或其他司機衝燈會造成羊群效應,可在相關路口安裝衝紅燈攝影機加強阻嚇,惟當局對地區人士的建議置若罔聞,令許多黑點的衝紅燈情況猖獗。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提醒駕駛者,衝燈者除被扣分及罰款外,如造成市民受傷甚至死亡,可被控危險駕駛引致他人死亡,首次定罪可被罰款五萬元及監禁十年,被扣十分,及取消駕駛資格最少五年。

運輸署:加裝攝影機涉多項因素

運輸署發言人指,過去三年共收到三千五百二十三宗涉及交通燈的投訴。該署會根據交通意外紀錄,特別是駕駛者不遵守交通燈號引致的意外等多項因素,決定安裝衝紅燈攝影機的地點,以收阻嚇作用。警方發言人則稱,一六年至一八年六月的相關違例檢控數字超過十六萬五千宗。

圖/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