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正能量:陪童成長

香港父母經常將「贏在起跑線」掛在口邊,誓要為子女提供優質讀書環境及良好發展機會。然而,部分家庭物資匱乏,小孩每日睜開眼要擔憂的,不是要上多少個補習班或課外活動,而是父母生計能否負擔整家人開支,甚至會否被迫遷。有組織推行義工配對計劃,向有需要兒童提供社交、學習等援助,讓他們增廣見聞、發展興趣。

超強颱風山竹於一八年九月襲港,吹塌大角咀一間天台屋,事件引致屋宇署重新審視該區天台屋僭建情況,大量天台屋住戶被迫搬走,包括七歲的小慧及其家人。他們一家現時以六千元月租租用天台屋單位,惟因政府要求拆卸違規建築物,他們須於二月底前搬離。林媽媽因持雙程證未能工作,全家只靠丈夫八千元工資,「老公身體唔係咁好,都係靠社工先搵到依家份工,但我哋睇過樓,八千蚊根本租唔到啲咩。」

義工一對一帶領增廣見聞

生活重擔不只住屋,女兒發展亦成為林媽媽心中遺憾,「我冇乜讀書,冇乜文化,唔想個女都係咁。」女兒雖愛好彈鋼琴,惟能力有限,只能到坊間不同機構找資源,例如教會免費學琴等,為的是讓女兒更全面成長,「我依家返唔到工,如果可以,我朝頭早一份,夜晚一份,辛苦啲都冇所謂!」

經社區組織協會的一對一義工配對計劃,醫生劉雅文獲分配成為小慧的義工,帶她見識世界。劉坦言,起初曾擔心能否與小朋友相處,「我一開頭擔心佢會唔會好怕醜,講唔講嘢,但好彩佢唔怕生保,好快就混熟。」該計劃規定義工每月與兒童相處至少三十小時,劉雅文會帶小慧到不同地方走走,「我知佢鍾意鋼琴,會帶佢聽演奏會,又會帶佢去平時唔會去嘅地方,好似中環咁。」

受助家長盼將來回饋他人

小慧參與計劃後,見識比以往豐富,更會在生活上充當指導角色,令林媽媽深感滿足,「有時我講嘢比較粗魯,佢會提醒我細聲啲講嘢,斯文啲;又會帶我去之前未去過嘅地方。」她認為,現時生活雖然充滿困難,但只要堅持總能解決問題,「我依家冇能力,要人哋幫我,但我都可以帶囡囡派飯,探吓公公婆婆,等小慧長大之後再回饋幫番其他人。」

文:陳綺雯

圖:關萬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