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勞處計劃成效不彰難助長者重返職場

長者綜援申領門檻提高至六十五歲引起爭議,港府日前補鑊設「就業支援補助金」,鼓勵高齡人士就業。惟勞工處「中高齡就業計劃」成效不彰,過去三年僅助不足百分之四失業長者重返職場。有長者直言計劃不切合求職習慣,見工亦屢遭年齡歧視;社企僱主指當局三年來零轉介,批評計劃乏宣傳;立法會議員直斥勞工處失職,促先改善長者就業前景。

「到有日做唔郁,咪唔做囉,唔係點交租呀?公屋又排唔到!」蓮姐年過六十兼患有腳傷,礙於財政壓力未敢退休,早前經朋友介紹入職一社企餐館擔任廚師,「以前喺酒樓做樓面,連『落場』返十二個鐘,太辛苦!呢度地方闊落啲,仲可以坐低切菜。」蓮姐指,上一代習慣看報紙或商舖招聘啟事搵工,不懂上網求職,亦不知悉勞工處就業中心的位置。

為鼓勵僱主聘用失業長者,勞工處去年九月改良「中年就業計劃」,易名為「中高齡就業計劃」,僱主按計劃聘用每名六十歲或以上的失業求職長者,可獲每月最高四千元在職培訓津貼,為期六至十二個月。

工時長 老友記體力難應付

「廚師、店務助理、樓面、清潔,最少登過十二次(招聘廣告),兼職、全職都有。」蓮姐的僱主、「膳心小館」營運總監張子煒表示,參與計劃逾三年來,從未接獲勞工處轉介,質疑當局宣傳不足。其餐廳內近十名「老友記」員工均是自行上門應徵,故未能成為培訓津貼的受助人。「想僱主聘請長者,點解唔直接按年長員工人數發放津貼?」張又指,津貼雖對僱主有一定吸引力,卻解決不了行政管理上的疑難。「市面有咩年長僱員保險嘅選擇?資訊唔清晰,政府係咪應該帶頭做?」

七十五歲的勤姐是計劃少數的成功個案,現於社企餐廳「銀杏館」任清潔工。她認為職場上年齡歧視未改善,長者重投勞動市場不易。「試過見工,經理一睇我身份證,即刻話請滿人;做過連鎖西餐廳,有時老人家要去多幾次廁所,主管又會話你。」她續指,勞工處列出的職位空缺,不少都工時甚長,長者體力未必能應付。

倡設職業輔導員提供支援

「銀杏館」有八成職員逾五十五歲,行政總裁麥敏媚表示,年長員工人生閱歷豐富,解難能力強,守時盡責,然而勞工處的計劃未能助他們發揮所長。「長者再就業會擔心好多嘢,可能對自己能力冇信心;有啲想做番老本行,有啲希望晚年有新嘗試。呢啲都需要專業人士去做輔導同鼓勵,唔係單純一個配對平台就處理到。」麥認為,政府應多了解長者就業的背景因素和期望,並設專責社工或職業輔導員作職前輔導及在職支援。

政府統計處及勞工處資料顯示,過去三年,「中高齡就業計劃」長者成功就業個案平均每年只有約二百七十二宗,佔整體失業長者不足百分之四。勞工處指,有關計劃去年九月優化後,至十二月共錄得一千零四十二宗就業個案,其中一百六十八宗涉及六十歲或以上求職人士,他們的工時平均為每周四十五小時,月入中位數為一萬零六百五十八元。

2年僅聘5長者 政府言行不一

「過去兩年,政府自己都只係聘請咗五名六十至六十四歲長者,示範何謂言行不一!」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批評,勞工處在協助長者就業上嚴重失職,且未能保障年長求職者獲合理工作待遇,現階段收緊綜援政策勢必加劇長者貧窮問題。他促請政府立即擱置方案,先着手改善長者就業前景,包括研究向僱主提供稅務優惠及保險津貼等,並正式就退休年齡立法。

圖:甘偉倫、朱偉坤

文:林幸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