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除了馬灣舊村之外,有學者聯同建築業界人士亦倡議於赤柱及深水埗等區覓地發展過渡性房屋,紓緩急切住屋需要。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今年推出為期三年的社創計劃,首季聚焦討論過渡性房屋議題,挑出三個適合發展的選址作深入研究,包括前聖公會赤柱小學、深水埗欽州街西與通州街交界的天橋底用地,以及馬灣舊村。設計院總監凌嘉勤指,兩周前已就上述選址可行性研究進行招標,冀明年四至五月完成及公布研究報告,加快過渡性房屋發展。
凌嘉勤預料上述三個選址可提供逾四百多個過渡性單位,紓緩住屋需要外,同時達致保育老舊建築物、活化社區之效。其中復修約六十年歷史的前聖公會赤柱小學方案,凌指該空置校舍荒廢多年,佔地一萬三千四百五十呎,預料可透過改建現存校舍,以及使用預製組件方式增建共五十四個單位,加上該地位於赤柱中心路段,交通方便及配套齊全,方便居民出行及就業。
計劃亦提議在深水埗欽州街西與通州街交界兩塊面積共約十萬呎的地皮,設置五組樓高三層的組合屋,預期可提供一百八十七個單位。凌指使用組合屋成本低而靈活性高,屆時亦可考慮在附近設置社區農場及墟市,為居民提供就業機會。
凌嘉勤指目前社區欠缺足夠的專業人士,為營運及管理過渡性房屋提出意見,故計劃旨在舉行研討會及工作坊,凝聚專業意見,向社會公開經研究後的過渡性房屋可行選址;並藉此拋磚引玉,鼓勵有興趣的團體參與及發展項目,配合政府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