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視市民看病難 涼薄港府拒承擔

港府的「明日大嶼」願景出台後劣評如潮,有「明日大愚」之譏,除了項目耗資巨大、破壞環境,也因為港府緩急不分,對迫在眉睫的諸多問題愛理不理,對市民的現實痛苦不聞不問,卻奢談虛無縹緲的未來大計。正如有人質疑,港府寧願傾庫房所有投入大海,為何不能為病入膏肓的公共醫療投入資源?

說公立醫院患絕症並不誇張。公院急症室近日再次逼爆,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屯門醫院急症室的輪候時間更超過六小時,莫說對病人是折磨,健康的人也會等到生病。內科病房一樣緊張,過去一周平均使用率超過百分之百,不少病床只能臨時安排在走廊裏,驟眼看去恍如戰地醫院。近日氣溫稍降而已,公院已是不堪負荷,一旦冬季流感高峰期殺到,公院又是怎樣的混亂,病人將要受怎樣的折磨,令人不敢想像。

急症室大排長龍已是老生常談,當局的回應也了無新意,來來去去就是那麼幾招,包括推出一系列措施挽留人才、聘請有限度註冊的非本地醫生、推行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以及增加病房文員分擔文書工作及協助護士照顧病人。看似措施不少,其實都是虛應故事,以聘請有限度註冊外地醫生為例,港府已實施多年,奈何吸引力欠奉,響應者寥寥;至於重聘退休醫生同樣是口惠實不至,老實說,退休醫生若有意執業,不如提供私家服務,何必到公院幫手?增加病房文員更是治標不治本,如今缺的是醫生護士,文員招得再多也是無濟於事。

統計數字可以說明問題,在上個冬季流感高峰期的今年一月至四月期間,醫管局轄下十八家公立醫院兼職員工工作時數逾四十二萬個小時,但公院急症室依然大排長龍,非緊急病人平均輪候仍需一百二十七分鐘,超過兩小時。當中以聯合醫院最誇張,平均輪候時間達二百三十五分鐘,即約四小時;其次是伊利沙伯醫院的一百八十九分鐘以及屯門醫院的一百八十四分鐘,都在三小時以上,足證醫管局所謂「增加兼職」應對流感高峰期,只能說是聊勝於無。

治病須對症下藥,要真正改變公院人手「十個茶煲七個蓋」的問題,治本之道在於興建更多的醫院、提供更多的病床、培養更多的醫護人手,而港府窮得只剩下錢,多年前曾揚言已為增加醫療服務而預留了二千億元。問題是港府最擅長的就是坐而論道,說了當做了,這些年來公院人手荒問題非但未能緩解,反而不斷惡化,怨聲載道。尤其是港府將醫療視為產業,近年私家醫院紛紛冒起,在銀彈攻勢下,公院有經驗的人手大量流失,輪候時間雪上加霜,受害的是基層市民。

問題回到原點,為何港府明知公院看病難問題卻長期坐視?唯一的合理解釋就是,港府有意迫使「等得不耐煩」的中產人士光顧私人市場,這是減少政府長期承擔的最佳手段,可見港府不是「好打得」,而是「好狠毒」。